《甄嬛传》为什么这么经典?看看人家怎么拍的,网友:不火不行!

后来拍出来,朋友偷偷看,相互传颂,最后忍不住给他打电话:“本来拍了想骂你来的,结果看完之后只能恭喜你。

《后宫甄嬛传》讲述官宦之女甄嬛的成长史,原本单纯的甄嬛进宫后历经一系列的打击后,为求生存、求自保,一步步争夺回自己想要的东西。

剧中的皇帝和后宫嫔妃看起来更有现实感,皇帝终于不再是风流倜傥的“痴情种”,几乎做到“雨露均沾”,嫔妃轮番上位、被冷。

相比近年来热播的古装剧,《后宫甄嬛传》台词考究、褪去了狗血的多角恋,最令人观众津津乐道的是其对细节的严谨,包括后宫的封号,宫廷的礼仪,再细到道具场景的设置、嫔妃宫女生活习惯等。

“晓龙老师对每个礼仪都要求非常严谨,宫女是绝对不能仰睡,所有的宫女都是抱着膝盖靠墙睡的,很多电视剧都没有拍到过。”

郑晓龙导演对细节的要求非常高,在开机拍摄前两周,专门请礼仪指导中戏教授张晓龙(戏中温实初的扮演者)对饰演嫔妃、宫女、太监的演员们进行培训。

那段时间很是好玩,嫔妃们都把花盆底鞋带回家练习走路、下跪,大家见面有的行半跪礼,有的举手行“招财猫”礼,有的是握手礼,张晓龙不断的去纠正、讲解,到了开机时,所有演员已对自己饰演的角色该有的礼仪举止都了然于胸了。

在拍摄过程中,郑晓龙导演对全组各部门讲过一句话叫“宁可藏拙”,遇到不确定的东西,宁可不在镜头里表现,但镜头里呈现的所有东西都要是准确的而且是考证过的。

拍冬天的室内戏,现场道具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炭,要保证观众能看见炭盆里真正燃烧的炭,我们用的是最好的无烟精炭,前前后后用了60多箱。

拍夏天的戏,在皇帝、太后、华妃的宫中,观众都能看到有个大缸,里面都是大冰块,清朝那时的夏天都靠这个降温。在这些细节方面的处理上既反映了当时的宫廷习俗,又能很好的带演员入戏。

剧中有很多展示舞蹈、音乐、昆曲、书法、滑冰的戏,这些戏全部都配置了专业人士在现场指导。

唯一有一场戏是甄嬛弹古琴,其实弹古琴的戏已经拍过好几次了,以往都是古琴指导老师摆琴,现场教指法,那天因为横店的古琴老师有事来不了现场,大家都没留意古琴的头尾位置放颠倒了。

到了后期剪辑才发现了这个问题,但要补拍已是不可能了,导演本想删掉拉倒,可剧情接着戏的,我们的剪辑师给导演开玩笑说“导演,看看有没有观众眼尖,能发现这个,给观众留点对咱们吐槽的机会嘛”,导演稍稍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