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忆杀,它是高不可攀的传奇,你小时候玩过吗?

踩高跷俗称“踩高脚”,又称“耍高跷”。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魏晋时期已相当成熟,明清时,流传大江南北。在白仓,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把踩2米多高的高跷当成一种传统,一种艺术,流传 至今。

白仓高跷流传于邵阳县白仓镇、五峰铺镇一带。它在高跷上进行戏剧化造型,表演舞龙、舞狮、耍大刀、土地戏狮、西天取经、果老娶亲、八仙过海等内容,以高、险、奇的特点吸引观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逢年过节和重大庆典,人们便踩起高跷、扎起故事、舞起狮子、耍起长龙以示庆贺。

民国初年,白仓即成立了以表演高跷为主的“瑞狮会”和“高狮会”,鼎盛时期每个会拥有队员百余人,不定期擂台比武;解放后,白仓成立了“花灯会”、“高跷会”等民间组织。近年来,白仓高跷多次应邀参加各地旅游艺术节,为国内外嘉宾进行了出色的表演。

2008年,白仓高跷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邵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保护主体。

白仓高跷,除了祭祀神灵外,也是一种祈福求财的图腾。如今,白仓人踩高跷,更多了一层含义,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凝聚民族力量、传承历史文化,为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继续传承和弘扬,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了非遗的传承基地、展示平台、交易场所,被授予“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