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贾布斯又回来了

我们终于又等来了老贾的“白衣骑士”。

6月25日,恒大集团旗下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以67.47亿港元收购香港时颖公司100%股份,从而间接获得Smart King公司(全资拥有FF,包括FF美国和FF香港)45%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此前,时颖投资20亿美元(已投入8亿美元)占Smart King公司45%股权,FF原股东以FF公司作价入股占Smart King 33%股份,公司管理层占22%股份。

这些数字意味着许家印执掌的恒大正式入主贾跃亭的Faraday Future(下称FF)。

几乎同一时间,FF透过官方微博宣布,正式通过美国政府CFIUS审批,完成20亿美元首轮融资,创始人贾跃亭亲任全球CEO。

股权结构确实有点复杂,简单概括就是恒大花了67亿港币(8.5亿美元)成为了FF第一大股东。时颖此前已经给了8亿美元,但还需要在2019年和2020年底前支付给FF 12亿美元,而时颖被恒大收购了,所以12亿美元自然也由恒大掏腰包。

也就是说,恒大成为FF第一大股东,大约需要花费(8.5亿美元+12亿美元=)20.5亿美元。

逆风翻盘,老贾也要向阳而生

你可能还记得,在恒大之前,FF就有包括“小超人”李泽楷、印度塔塔、泰国国家石油公司等多个绯闻对象,但均被闪电否认。

其实今年4月,坊间首传“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已确认投资了FF,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时,FF和恒大方面还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令人玩味的“不清楚”和“不予置评”——险些让人再度以为这是又一波的“舆论中融资”。

遮遮掩掩了两个多月,伴随着此次双方的共同发声,实锤终于落下。这也算是老贾一贯的公关套路。“乐视的公关风格就是喜欢找媒体提前放风。”一位乐视控股前员工曾向笔者如是吐槽。

虽然玩了点手段,但是不可否认,老贾这次真的是逆风翻盘了。20亿美元投入汽车行业可能就像一粒石子丢进了河里,激不起太大的浪花,但对于FF来说却是一笔“救命钱”。

按照FF方面的说法,此次20亿美金的融资规模超越了所有同类公司首轮融资的数额,创造了新的行业纪录。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资金曾经一度是限制FF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此次战略投资者的加入,将极大程度上缓解FF后续的资金压力。

“这笔钱到车量产是没问题的。”一位FF前员工对笔者说,“不过,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工厂建设、产品试制、量产车SOP、大规模交付,FF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不容易。”

据目前披露的消息来看,FF 91的量产和交付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6月7日, FF宣布其位于加州汉福德的工厂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正式许可,并公布了工厂的总承包商,第一批生产设备也已安装并测试完成。

同时,在国内,FF中国总部将落户广州,广州南沙工厂很快会落地开工建设。与此同时,这几月来,FF还在中国启动了大规模的招聘工作。看上去,一切正在欣欣向荣。

FF不姓贾,但拍板的还是他

对老贾来说,当初那一句“为梦想窒息”一定还日日回响在耳畔,当初掉在五棵松的泪水似乎也还未干。虽然让出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他仍旧死死扒住自己的造车梦。

据悉,老贾依旧会是FF的实际操盘者,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腾讯《一线》援引接近贾跃亭人士的话称,“锁定FF的CEO 15年”是贾跃亭让出第一大股东的条件。

不仅如此,公告显示,FF将采用AB股模式,贾跃亭以及FF原股东将享有“1股10票”的权力,而恒大则持有每股股份配有1票投票权。

简单计算,贾跃亭等FF原股东投票权高达88%,而恒大的投票权只有12%。这种同股不同权的架构意味着,遇到需要作出决策的事情,拍板的仍是老贾。

当然,和以前肯定是完全不能比的。“当(FF)管理层在根据合资公司股东协议条款下不能履行职责情况出现时,该原股东投票权将被回转到目标公司(即香港时颖)。”公告里提到。

腾讯《棱镜》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这一违约条款或为若贾跃亭等人无法在2019年第一季度兑现首批电动车产量交付的承诺,即视为对恒大健康这位大股东的违约情形。届时,贾跃亭将失去上述投票权,也将失去对Smart King等实际控制。

距离交付时间越来越近,FF容不得半点恍惚,“交付延期”这样造车新势力的天然bug,在老贾来说也是不被允许的。因此相比其他任何造车新势力的掌门,老贾的生死线显得格外陡峭。

而摆在他面前的,仍旧只有一条all in的豪赌之路,他必须继续all in下去。如果失败,FF作为项目或作为资产还能走得更远,但老贾本人真的要跪着告别梦想了。

老贾的个人梦想,已是地产圈的集体梦想

在许家印之前,还有一个地产大佬也拯救过跌入谷底的老贾。

2017年1月15日,融创中国宣布150亿元投资乐视生态。融创中国董事长兼段子手孙宏斌曾信心满满地在发布会上盛赞贾跃亭“这样肯冒险的企业家值得信任和支持”。

而到了2018年3月29日,在融创中国2017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孙宏斌宣布对乐视系计提165亿减值拨备,坦言:“乐视是一个失败的投资,165亿都亏损了,已经不是壮士断臂,是砍头了!以后不要再提乐视,归零了,没了。”“再借100亿给乐视我就是傻X。”

从牵手到分手,孙宏斌和贾跃亭的“热恋期”前后不到500天。

有此前车之鉴,许家印的“白衣骑士”当得有些激进。无人不知老贾已经被列入“老赖”名单,几乎无甚信誉可言。

有人认为许老板这是“赌一把”。投资汽车的门槛数以百亿千亿为计,花20亿美元赌输了,对于许老板来说不算什么,而如果赌赢了,却或将是千亿级的利——就跟你我花两块钱买个足彩似的。

恒大的官方说辞则是,入主FF“打响了高科技转型第一枪,把世界顶尖新能源汽车技术全面引入中国,将助力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

今年4月9日,恒大集团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时,恒大宣布正式进军高科技产业。许家印还表示,恒大计划未来十年将在新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投入1000亿元。

大部分房地产商转型进入汽车领域都爱提“脱虚向实““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实业报国”。且不论这老一套的官方话术究竟有多少含金量以及是否能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一定的鲶鱼效应,在业内人士看来,精明的地产商想要做的绝不仅仅是造车本身,地产商们看中的显然还有“地”。

这几年的风向大家都看得明白,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高科技项目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各个地方政府也希望借此引进投资,促进当地产业转型。

一般来说,一个汽车工厂能够落户在某地,那么相应地,一大票汽车零部件厂商也会在附近建厂投产,这样一来一去,对当地GDP的带动那是杠杠的,所以地方政府都是举双手欢迎车企来当地建厂,并且会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包括资金等等)。

对于房地产商来说,以造车之名“圈地”建厂比传统形式的拿地显然更简单。在恒大之前,宝能大手笔的布局已经在圈内引起了震动。一年左右的时间,宝能在各地签下了五个新能源项目,规划产能超过200万辆。要知道,上汽大众进入中国市场三十多年,才站上年销量200万辆的台阶。而仅靠着收购观致就打出“成为国际具有影响力的汽车集团”的宝能,可以说相当膨胀了。

宝能、华夏幸福、恒大……有越来越多房地产商加入汽车圈。老贾以汽车为主体的生态化反,在地产圈的格局里,有朝一日会不会变作买房送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