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缝纫机乐队》: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文/易水寒

大鹏自导自演的《缝纫机乐队》在各媒体似乎点评都不高,却深深感动了我。如果从纯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评价这部影片,也许的确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需要更精细化。但电影作为一门大众艺术,除了艺术本身的欣赏价值外,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觉醒。

如今我们的物质文明越来越进步,人们的幸福指数也在正向攀升吗?不见得。因为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大部分人陷在物欲不满的沟壑里难以自拔。还有多少人记得自己儿时的梦想,并为之坚守?

没有理想,也就没有实现理想的斗志和成就感,所以很多人都活得很麻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只是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就像新裤子唱的那首歌——《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你曾经的那些梦

都已变得模糊不清

那些为了理想的战斗

也不过是为了钱

还没年轻就变得苍老

这一生无解

我不要在孤独失败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不知道这一句句歌词有没有敲打在你心上,让你隐隐作痛。有没有唤起你曾经的理想,哪怕是一瞬间。

《缝纫机乐队》讲述的是一个从小就热爱摇滚的孩子,长大后,信仰在现实里屡遭碾压,几近崩塌后何去何从的故事。

影片里的胡亮为了他的摇滚梦付出了一切努力,在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又重新拾起了梦想,再次出发。缝纫机乐队的摇滚精神点燃了整个集安,让千千万万热爱摇滚的人们看到了摇滚的未来。

影片一开始充满着欢笑,但这并不是一部单纯的喜剧。在笑点包裹和串联下,传递给观众的是一种摇滚情怀。每个人物角色塑造得都很饱满、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流畅,有笑点,有泪点。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擦着眼泪感慨。在我看来,只要能触及心灵,就是一部好电影。

现如今,随着时代变迁,时间的推移,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一直在悄无声息地变化,音乐艺术也慢慢迎合人们的需求在不断改变。曾经沉淀的经典在慢慢淡出历史舞台,慢慢被边缘化。

大鹏为了呼吁摇滚不死,适时推出了这样一部平民化喜剧化,同时又很励志的影片,用全民摇滚来为中国音乐殿堂这样一个重量级的艺术不灭唱言,为摇滚的复苏燃了一把火。

小时候,我也有过许多梦想,音乐梦、写作梦,还有外交梦。长大以后,离梦想越来越遥远。直到最近,才开始慢慢复苏自己的灵魂,为自己想要做并且能够做的事开始了尝试。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理想,而是理想照进现实的时候,会不经意被柴米油盐打败。于是我们怀疑了,退缩了,将就了。

是的,任何理想的追求都需要现实来买单,就像梵高一样,他短暂的一生,作画八年,800多幅画,一天不落。可我们不知道,这样一个艺术生涯背后却是他弟弟为他撑起来的。

然而,当我们屈就于现实,就快乐了吗?就像电影《77天》里说的那样:有些人活到30岁就死了,等到80岁才埋,这样的人生真的有意义吗?当你真正为理想抛开一切杂念,做到极致的时候,我相信梦想终究有一天能与现实交汇。

那个时候,你非但不用被现实所累,更能得到理想丰厚的馈赠。也许那个时候真正让你受益终身的便是为理想奋斗的满满正能量,这是任何物质都换不来的财富,足以陪伴你幸福一生。

最后还是想说,这是一部触动我灵魂的好影片,有笑,有泪,有梦想,有情怀,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