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毀了」一個女人,只因爲沒有接受她的「以身相許」

說起“以身相許”,大家肯定能想起不少的小說或者電視劇裡的情節,大多都是英雄救美,美女“無以為報,以身相許”。可是為什麼非要如此呢?給點錢請吃個飯就不行?非得動不動的就撲上去抓個女婿?難道被救一次就能看出救自己的是個好男人可以委託終身?

其實不然,“以身相許”這與救命不救命的沒關係,完全是封建觀念在作怪。

在古代,女子成年後是被很多封建禮教所約束的。比如大家熟知的三從四德。從一而終是對女人最基本的要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是對一個女子生活作風的稱讚,在家中叔嫂、公媳之間也得避嫌。也就是說,古代女人除了跟自己的丈夫或者父親外就不再會與其他男人過深的接觸了。

而英雄救美呢?在救人的過程中少不了肢體的接觸,而且發生危險的地段通常是荒無人煙的,這就免不了讓滿腦子封建思想的古人猜測了“孤男寡女,在沒有人煙的地方能幹什麼?”,接著就是“三人成虎”,越傳越邪乎,最後被救女子的名聲盡毀。而古代女人沒有一個好聲譽那是很可怕的,受盡白眼、歧視不說,嫁人也成問題,古代男人娶一個名聲不好的女人那是會一輩子抬不起頭的,結果被救的女子往往要麼自盡以證清白,要麼嫁給一個名聲本就不好的男人,只有他們不在乎這個。

所以,嫁給救自己的英雄是最好的結果。一是讓人覺得自己重情重義,二是也避免了後面的一系列的麻煩。

當然,也不是美女你想嫁就能嫁的。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就非常“耿直”。

話說,宋太祖年輕的時候漂泊江湖,偶然救了一個女子,這個女子叫“京娘”。趙匡胤也是個有始有終的漢子,救了京娘後怕她回家的路上再次遭遇危險,就護送千里把京娘送回家。路上的艱辛,風餐露宿不表。

京娘安全的到家,她的家人見了失而復得的閨女激動的對趙匡胤千恩萬謝,好吃好喝的供著趙匡胤,更是要把京娘嫁給宋太祖。但是太祖拒絕了,要不說宋太祖趙匡胤“耿直”呢,《醒世恆言》裡趙匡胤說“賢妹非是俺膠柱鼓瑟,本為義氣千里相送,今若就私情與那個響馬何異?況施恩圖報非君子所為”,意思就是說,我現在娶了你跟那些想霸佔你的流氓有什麼區別?京娘聽了挺失落的,一頭扎進一個湖裡,自盡了……

這個故事聽著像是在說趙匡胤是光明磊落的義氣君子,而京娘是個重情專一的烈性女子。但是背後卻藏著那個年代的封建禁錮、腐朽不堪的社會風氣。

在那個年代,京娘與趙匡胤兩人一起走了上千裡的路,這傳出去會讓別人怎麼猜疑?說趙匡胤一路上君子坦蕩?沒人會信的。不管到哪個年代也是小人比君子要多。趙匡胤雖然君子坦蕩,但是沒考慮京娘以後這麼辦,鄉親的白眼世俗的唾罵這不是一個女人能承受的,也就是說京孃的後半生將會在屈辱中度過,與其這樣還不如一死了之。

這就是在古代,女子被救以後為什麼要“以身相許”來報答恩情,這裡面沒有浪漫的故事,有的只是心裡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