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守住25亿美元市场,成为手机镜头之王

张绍祺回忆,第一家将镜头应用于手机上的厂商——摩托罗拉曾向张绍祺提起手机镜头依靠的两大产业太不匹配:半导体产业太先进,镜头产业太传统。

一般镜头做好之后交给封装厂,封装厂向做影像处理的晶圆厂商购买晶圆,再做切割,然后再将镜头安装上去,整个供应链中多家公司需要互相沟通。

“对创投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我们做短整个供应链,理顺双方(镜头和半导体)匹配的流程,这样新的供应链出现了。”张绍祺回忆。

这种速度,他做了一个形象的对比,在以前的技术下,客户下一个单,“一年前就需要开始准备了”,而现在,“三天就可以出样。”看起来似乎顺理成章。不过,正当张绍祺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大家觉得宏碁出来的这个人大概是疯了。”

那年,模造玻璃镜头生产力提速在实验室里试验成功,但一上量,产品合格率就大为下降。意法半导体这样的公司,虽然看到乙太光电的技术是他们所要的方向,但这家小公司能不能做出来,能不能上量,还心存疑虑。于是他们选择逐步放量,一开始下的订单只有几百颗,逐步上千、再上万,最后至数百万。

但乙太光电生产的镜头本身是一项关键性高技术的产品,在宏碁管理制造的人,未必是能在乙太光电将量做到几百万颗的人才。

另外,张绍祺找过在著名光学镜头公司研发方面的专家,但由于这是全新的技术,加之其过去的理念、习惯也未能与乙太光电融合,最后还是没能做起来。

乙太光电以下降30%成本的实力和稳定的产能,获得了第一个客户——意法半导体的信任。意法半导体的客户是诺基亚,此项技术此后又逐步为东芝、索尼、松下所知,它们陆续成为乙太光电的客户。

当然,虎视眈眈这个市场的,还包括来自日本、台湾地区、中国大陆、芬兰等地的厂家,如日本豪雅、凤凰光学、舜宇光学、大立光学、芬兰hapetagon公司等等。

据了解,芬兰heptagon的产能已经达到600万一个月,乙太光电为700万。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树脂材料为主。乙太有树脂也有玻璃。日本豪雅在专注做玻璃,但其镜片较大。乙太光电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做小型消费电子。

乙太光电公司成立三年后,那一年其总收入为3000万美金,利润450万,其利润率为15%,如果刨去研发费用,这部分利润将更高。生产速度即利润。未来其策略就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做晶圆级镜头是其下一步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