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各界群众送别这位“人民科学家”,他让“两弹”项目提前20年

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10万各界群众送别这位“人民科学家”。荣膺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殊荣的钱学森,曾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作出过重大贡献。1950年代经过几番波折回国后,在中国的火箭和导弹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作出了跨越式的贡献。中国科协将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钱学森对中国军事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无论他接受怎样的褒奖都不为过。从他的一生可以窥见中国科技发展的艰辛历程。

1955年10月,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中国。1956年,他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