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用標籤定義自己嗎?亦或是被標籤定義?
一位在美術圈外並不被人熟知的藝術大家,因為齊白石謙卑自稱「走狗」的一首詩,闖入眾人視野。
「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輪轉來。」其中的「老缶」,便是這位以清寒自居,仿若藏身鄰間的吳昌碩。
除去這次被齊白石的「高調」定義,吳昌碩本人也常借自己的生活經歷、日常喜好,或自嘲,或紀念,用眾多別號,標籤自己陶然自樂的一生。
「小名鄉阿姐」印章
幼年的他個頭矮小,身體瘦弱,因痴迷篆刻,常獨自一人,躲在家中閣樓鑽研,任玩伴呼喚也鮮有應答,宛如靦腆的鄉下小姑娘,由此得到「鄉阿姐」的綽號。
待到暮年,吳昌碩還曾刻過一方「小名鄉阿姐」的印章,追憶不可復聞的童年音跡。
以「老缶」自居時的畫作
相較於「小名」,更被人熟知的「老缶」、「缶廬」、「缶翁」,則源自一段他鄉遇知音的交情。
遍結師友的吳昌碩,並不顧及「士農工商」的傳統排位,對新結識的古董商人十分尊重,並手書「道在瓦甓」四字相贈。
為感念這段友情,古董商將一隻古缶作為回禮。吳昌碩對它極其喜愛,以「缶廬」名其居室,並將「老缶」作為別號,甚至還賦長詩《缶廬詩》一首,記錄這份情誼。
以吳昌碩初名「吳俊」所作畫卷
然而,標籤並不全是美好的回憶,年輕時逃亡避難的經歷,曾讓吳昌碩在「石蒼塢」險些喪命,幸得當地人接濟才得以存活。
為紀念這段艱困的歲月,他取字「蒼石」,並演變出「昌石」、「蒼碩」、「昌碩」等的名號。
據不完全統計,吳昌碩使用過的名號有幾十個之多,但他沒想到的是,在故去90年後的今天,還會得到故宮授予的「文華殿辦展第一人」這枚新標籤。
準備開門迎客的文華殿
圖片來源丨故宮博物院新浪微博
恰逢故宮博物院書畫館移步文華殿,這是與武英殿功能對調後,舉辦的首次書畫大展。巧合的是,清末殿前遍植海棠,如今展品作者一生以花為業,可謂相映成趣。
吳昌碩作為近現代中國繪畫藝術的開拓者,融古開今,博採眾長,影響了陳師曾、齊白石、陳半丁等一代繪畫大師,並通過大寫意的花卉呈現,達到自成一派的藝術高峰。
吳昌碩特展官方海報
圖片來源丨故宮博物院新浪微博
此次「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將持續至7月15日。
展覽通過集結院藏,涵蓋書法、繪畫、篆刻等多領域,橫跨四十載創作時間的百餘件精品文物,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吳昌碩的藝術淵源與成就。
特展一瞥
圖片來源丨故宮博物院新浪微博
為了拉近觀眾與這位藝術巨匠的距離,我們在開展期間,同步發起了「帶不走的書畫展,帶得走的吳昌碩」線下活動。
通過展廳中的宣傳單頁,獲得參與二維碼。
達到一定的人數累積,即可領取
特展內景一覽,記得領取活動宣傳單頁!
圖片來源丨故宮博物院新浪微博
若無法親自到展也無妨,這次故宮出版社配合特展,出版了《故宮藏吳昌碩書畫全集》畫冊。
在四卷書中,共收錄了237件作品,題材豐富,遠高於展出數量,且大量從未公開發表。全集延續了出版社一貫的高品質印刷,每套配有收藏證書,兼具鑑賞與收藏價值。
如果想選購一本更方便攜帶的口袋書,不妨閱讀這本《跟著吳昌碩去賞花》。
祝勇老師輕鬆易讀的散文體篇幅,在瞭解吳昌碩其人與作品風格的同時,亦可借古喻今,帶來一些實際思考。
作為故宮出版社的優質期刊,《紫禁城·吳昌碩書畫藝術》這次將鎖定學術範的吳昌碩。
編者老師們通過分享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詳細剖析吳昌碩的詩、書、畫、印四絕,以及布展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