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夏天气温最高24度,真正的佛门净地

7月2日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贵州省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梵净山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和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

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铜仁市的江口县,是“贵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其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朝拜地——老金顶2494米,新金顶2336 米。梵净山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相对高度达二千米),它不仅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而且还是横亘于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四省(区)的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

梵净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总面积567平方公里,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典籍上考证,梵净山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梵净”乃“佛教净界”。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

在厚厚雾气所笼罩的梵净山上,人来于此,仿佛矗立于云端,面对隐隐约约才能看见的雄伟大殿,你剩下的恐怕只有虔诚了

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由此大门进入,就算正式进入了梵天净土之界。

梵净山历代所修寺庙甚多,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产遍及周围30多里。

上山行至一半,就会听到轰隆隆的流水声,向左寻声望去,观音瀑就出现在了视野里。在这座以梵字为名的圣山中,在这惊叹世人的观音瀑前,我们虽没有仓央嘉措那样的福缘,也没有他那样的慧根,我们却以我们自己的姿态领悟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禅意。虽没有立足峰顶,观看那时而千里风烟,一览无余;时而云瀑笼罩,佛光环绕,变幻万千,神秘莫测的自然奇景,却已然让我们领略到了自古便为佛教圣地的魅力与美丽。

蓝天、绿草、黄花,还有五颜六色的游客,将梵净山妆点地格外美丽

一个个小小许愿符挂满树枝,承载着一个个大大的心愿

送子观音也在半山之处迎接到访信徒的膜拜

雾气在草尖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水珠,煞是剔透好看,仿佛也有了生命

如果不想徒步上山,还可以选择乘坐缆车,感受一下在云雾中穿行

梵净山正式载于史册始于汉代。《汉书·地理志》称梵净山为“三山谷”;北魏《水经注》沿称“三山谷”。唐代《元和郡县志》改称“辰山”。当时,唐政府已在梵净山西麓设立“思邛县”(唐开元四年<716年>设,今贵州印江县)。宋代《太平寰宇记》称“思邛山”,因唐“思邛县”而得名,佛教于此时传入梵净山。

新金顶。梵净山最具特色的标志性景观,海拨2375米,突兀挺拔,高近百米。如巨笋出土,似玉龙啸天,红云环绕,直指苍穹。金顶正中,有一金刀峡,将山顶一分为二,分别建有释迦殿、弥勒殿,两殿中间有一天桥相连,蔚为雄奇壮观。

梵净山的精魂与象征——蘑菇石。高约10余米,上大下小,形如蘑菇,大有一触即倾之势,奇险异常,实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明初,梵净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数名并称:“九龙山”、“饭甑山”、“梵净山”、“大佛山”。因其三峰高耸,脉分九支,故称“九龙山”。又因金顶孤峰突起,形如饭甑,故称“饭甑山”。又因明代该山佛教兴盛,寺刹林立,为梵天净土,故名“梵净山”,俗称“大佛山”、“大灵山”。

有些时候人也是一道风景

梵净山脚下的小村里,人们过着悠闲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