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果和猕猴桃的关系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奇异果可能是新西兰最重要的农产品。2015年奇异果为新西兰贡献了1.05亿美元的出口。但大家并不知道的是,这个南太平洋国家种植出的这种带有柔软、绿色果肉、独特味道和异国情调的水果,是结合着相当一部分的运气和一个天才营销案例的故事。

中国古籍中所记载的鹅莓(gooseberry),正如其古老的英文名字所暗示的那样,是奇异果在中国的祖先。根据16世纪中国的医学百科全书本草纲目记载,它最初的名字叫“猕猴桃”,暗指猴子对它的爱。

奇异果作为一种移植的品种,可能不会让很多读者感到惊讶。毕竟从《纽约时报》一篇关于30多年前新西兰贸易的文章,到2010年的一个关于品牌和心理学的时代专栏,世界上最伟大的营销案例和“植物劫持”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几十年了。

但是关于这种水果是如何穿越太平洋的文献证据并不充足,这就给这个故事提供了一种虚构的味道,事实上,这个故事却是非常真实的。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休坎贝尔在电子邮件中告诉时代周刊:“奇异果生产并没有正式的历史记录在案,所以我们必须从多个渠道收集有关过去的信息。”他在新西兰官方在线百科全书“特拉”上撰写了一篇联合署名文章。历史上的共识是:正如新西兰官方历史网站上所展示的那样,第一批奇异果种子是在20世纪初到达新西兰的。

这一切都始于1904年,当时女子学校的校长玛丽伊莎贝尔弗雷泽从中国带回了一些中国鹅莓的种子。然后,他们把这些东西交给了一个叫亚历山大艾利森的农民,农民把种子种在他的农场里,之后育苗长成的树在1910年结出了第一个果实。

事实上,大约在第一批种子被引入新西兰的同一时间,在英国和美国,这一物种也被作为一种商业作物进行了试验。但不幸的是,无论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没有将这一水果生产推向商业化。例如,第一批被带到英国Veitch苗圃的种子都育种成了雄性植物,耽误了种植者批量化生产可食用水果的计划。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美国人的头上。

据新西兰官方历史记载,在艾利森的树结出果实的近50年后,对鹅莓的商业包装才开始出现。当时,农业出口商特纳和种植者才开始称这种中国的鹅莓“猕猴桃”为奇异果,而此时,历史已然推进到了1959年。

美国的水果进口商告诉特纳和种植者,中国的鹅莓需要一个新的名字,以使在美国本土具有商业上的可行性,以避免“鹅莓”的负面含义。在中间取用了另一个被提名的名字“melonette”之后,种植者终于决定将这只毛茸茸的棕色水果命名为“奇异果(Kiwis Fruit)”,这也推动了Kiwis在当时成为了新西兰人的口语词汇。

到20世纪70年代,这种水果的需求开始起飞,kiwis fruit的名字在中国鹅莓交易中生根发芽,巩固了其作为新西兰最典型产品的坚定地位。而此时,中国正处于那场红色的运动之中,随风飘扬。鹅莓的一抹绿,与其无关。

全球最大奇异果生产品牌——佳沛

“我认为奇异果在新西兰的成功与运气和适宜的气候有关”,福格森告诉时代周刊,他现在是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的名誉研究员。在20世纪80年代,他将这种毛茸茸的绿色奇异果—Actinidia deliciosa—分类为一个独立的物种。

现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能找到这种奇异果(猕猴桃)的大规模种植产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在201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国,但这种水果在中国却通常被用来制造果酱。其实,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奇异果的时间一般要追溯到亚历山大阿利森的“Whanganui农场”时期,如此高产的奇异果产量让一些太平洋国家不得不在某一时刻试图阻止新西兰农场的进口奇异果,以减少全球市场上的潜在竞争。

今天,即使是说中文的世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用它英文名称音译的绰号来称呼这种水果。至少在香港和台湾,人们都知道它是一种奇怪的水果——用普通话说的“qi yi guo”,或者是广东话中的“kei yi gwo”(在谷歌上搜索猕猴桃仍然有非常多的结果,但大部分都局限于来自中国内地的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