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恐怖片的鼻祖,连《美国恐怖故事》都在模仿它

对于阿基多,很多人并不陌生,她那经典的《朱诺》想必都看过,这位导演堪称血浆片大师。今天安利他的另一部cult片,该片被称为影史40部最恐怖的电影之一。

这部电影不像一般的欧美恐怖片那样血腥,总体来讲还是一部突出气氛的,这点有点类似日本的恐怖片。看完整部电影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整部电影的格调太像"恐怖大师"爱伦坡的风格了。气氛诡异、故事有其历史背景、恐怖来自内心、结局往往急转而下。豆瓣7.3。

影片的开端,幽灵般的开场乐把你带入,紧接着击打乐与哥布林乐队《Suspiria》电子乐搭配着骇人听闻的音效穿透你耳膜,各种诡异的人声和配器,令你毛骨悚然。

好比《闪灵》的主题音乐《The Shining》,让你随着镜头划过山谷,看到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深渊。这样的开场乐以及主题乐是摄人心魂的恐惧,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极度恐慌。

在阴森恐怖的伴奏下,观众很容易随主人公进入状态。不得不说配乐是这部电影一大亮点。大量金属敲击乐、鼓乐伴以低沉的人声,节奏紧张、刺激。

随后,我们以具有强迫感的方式随女主直接进入到梦幻又妖艳的异色世界中。

狂风暴雨的一夜,这位少女,我们的女主角苏西·邦妮乘坐出租车在一片荒林中穿梭,那个司机看她的眼神极其冷漠,就像是在看一条蛆虫一样。

而当苏西终于到达了她的目的地,一座巴洛克风格的血色古堡时,突然从古堡内闯出一个表情惊惶的少女,她在朝着门内的什么人大声叫唤,然后不顾风雨,跑进了黑暗里。

达里奥·阿基多在短短7分钟内向观众展示了他营造恐怖气氛的杀手锏——神秘。

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藏在表象之后,每一个人都很可疑,而暴露在这四伏的恶意之中的,则是一位和观众同样一无所知的纯洁少女。

紧接着叙事一转,我们看到从古堡中跑出来那位少女,她出现在一座装潢奇特的旅馆。

出租车的灯光、闪电的强光,打在女主脸上,时而变幻、时而重叠。

这变化多端的彩影叠光,这惶恐不安的索命乐声。出租车驶向幽暗的密林,寂静的夜,惊慌失措的逃亡女生,暗示着危险正一步步紧逼。

风声、雨声交织一起,再加上灵异的人声,黑夜密林逃出魔爪女生,外加零散的光,哥特式的建筑,无边无际的黑暗,像要吞噬眼前的一切。

在现在看来虽说情节老套,但绝对开创了奇风异彩的风格,往后的导演也绝对的借鉴于它。如果我们活在1977年,走进电影院看这部影片估计会吓得半死。

影片最大的特色之处,运用各种色调来烘托恐怖气氛。基本以红黄蓝绿为主调,出现于各个场景,以强烈的色差满足视觉冲击。

感官世界被满足,宗教仪式的谋杀形式美,躺在鲜红的血泊之中,等待魔鬼的降临。每一帧画面都极具梦幻,如同被置身梦境一般。

本片值得多次观赏,虽然情节不算新奇,甚至能细挑出不少瑕疵,叙事上也不甚完美,但视听感受迥异于任何其他的恐怖片。

哥特风十足的电声配乐、浓烈鲜艳的色彩、奇诡先锋的打光和巴洛克式的布景都让人欲罢不能,如此风格化的恐怖电影,怎能不使着迷于激烈感官体验的恐怖片影迷们大呼过瘾。

最后想说的,阿金图真的很大神。他的第一部作品《摧花手》受到希区柯克的影响。在75年电影《夜深血红》,阿金图与哥布林的合作,带来一次震撼的视听体验。

阿金图对镜头的独特运用使其影片呈现独一无二的映像风格,再加上哥布林尖嚣诡戾的配乐,成为阿金图电影的一大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