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又愛又恨的「生涯」模式,NBA 2K可以向FIFA學些什麼?

《NBA 2K18》中新的面部特徵之一

很長時間以來,職業生涯模式一直是體育類遊戲中十分重要部分,它為這個原本玩法較為單一遊戲類型創造了另一種可能來更好的留住玩家。但有些時候,這一模式會顯得喧賓奪主,變成一種“必須完成的事情”而讓玩家忘記體育遊戲原本的樂趣。

職業生涯模式的概念在2003年首次取得了革命性的發展。Visual Concepts與世嘉公司在該年推出了NBA 2K系列的第四部作品《ESPN NBA Basketball》,其中的“24/7”模式,即“職業生涯”的雛形,取得了很大成功並受到了遊戲廠商們的廣泛效仿。這一遊戲模式在2K系列中繼續發揚光大,最終演變成了我們今天在NBA 2K18中看到的“我的生涯(MyCareer)”。

雖然“我的生涯”已經成為2K遊戲中的核心,但其中故事情節部分可以說是玩家們體驗最糟糕的環節。NBA 2K18不允許跳過“我的生涯”模式中的過場動畫,但實際上很多對於與主角的個性和其他細節並不感興趣。

這樣的設計要追溯到2011年EA 公司發佈的拳擊競技遊戲《拳擊之夜(Fight Night Champion)》。玩家可以在遊戲的新模式“冠軍模式(Champion Mode)”中建立自己的角色來體驗一個完整的故事,並且根據角色在遊戲中的表現得到自己的結局。

不幸的是,NBA 2K已經愛上了這樣的故事講述模式,而這讓玩家們在很長的時間裡只能呆坐在屏幕前而無法對遊戲進行任何操作。

EA似乎已經在旗下諸多體育競技遊戲中的描述職業生涯故事的模式中嚐到了足夠的甜頭,於是他們再接再厲,在FIFA17中加入了Alex Hunter這一虛擬角色來繼續豐富遊戲中的故事情節。Hunter的故事在FIFA18中繼續發展,並且已經為其在FIFA19中迎來三部曲大結局奠定了基礎。

擁有類似情況的遊戲還有EA的另一個遊戲系列《麥登橄欖球》。該系列在去年的“Longshot”模式中同樣講述了一名虛擬球員的故事,並且這一將在今年八月發佈的《麥登橄欖球19》中進入第二章節。雖然這些作品中的職業生涯模式並不是遊戲最亮眼的部分,玩家們也並不都是Alex Hunter或者“Longshot”的粉絲,但模式中故事本身的質量毫無疑問是十分過硬的。

《FIFA》故事模式主角Alex Hunter(圖左)與《麥登橄欖球18》(圖右)

職業生涯模式在FIFA和《麥登橄欖球》等遊戲中會給玩家一個帶有明確故事結局的完整體驗,並且這樣的模式是相對獨立的,並不會強加在遊戲的其他部分當中。如果玩家選擇略過這一部分,他們在快速比賽模式、經理模式等玩法上游戲體驗將不會受到任何負面影響。

將帶有故事性的職業生涯模式獨立於其他玩法之外,現在這已經被認為是對用戶最友好的做法。這樣不僅給了玩家更多樣的遊戲體驗,更增加了遊戲整體的深度。

目前並不確定NBA 2K19是否會繼續採用將職業生涯模式和其他模式混合這樣可能損害產品的做法。保持這一玩法是個好主意,但將它與賽季模式、街頭模式等其他部分分開或許是一個更加明智的做法。

許多粉絲都希望能夠完全掌控自己創造的角色,但結果往往是被預設的劇情強制引導而產生不滿情緒。如果隨著職業生涯模式的不斷推進,玩家能夠獲取可以在其他模式中使用的遊戲貨幣等虛擬物品獎勵,他們就能夠有更加充足的動力在這一玩法上投入更多精力並且得到更好的遊戲體驗。

距離NBA 2K19發佈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了,如果我們在這部作品中看不到關於職業生涯模式的太多改變,那麼希望至少在明年的這個時候這個遊戲系列能夠帶給我們足夠的驚喜。

延展閱讀:

靠打遊戲賺錢?是的,玩NBA 2K就行!

可口可樂簽約FIFA“生涯模式”男主角,虛擬世界是品牌廣告的新戰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