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用芯片一剑封喉,我们用什么反击?--中兴事件的经济学反思

我们从来不相信美国人会这样不顾市场规则,釜底抽薪,但美国人还是这么做了。


为什么2016年开始的美国商务部和中兴通讯的争执到今天还是中兴通讯?中兴通讯究竟犯了什么弥天打错,会被美国如此置于死地?当然,我们说,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曲径通幽”,也许这次中兴在和美国商务部签署的保密协议方面的确出错,而且没有弥补周祥,但的确表现出中国对“契约精神”是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削一顾,关键是不信邪,在中美贸易尤其是通讯方面年百亿美金的交易额面前,美国人不可能说不要就不要,这种损人一万,自损八千的做法,中国人是不会相信美国会这么做。

但美国的大刀舞起来,真的连自己都砍,可见美国人的凶狠。

说实在,美国人找中兴下手实在可以说是一招妙棋,首先在中国的各个产业中,通讯产业似乎一直都是中国的一个优势产业,仅以大家最为熟悉的手机通讯产品为例,我们一直都说从iPhone手机,再到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一系列国产手机表面上都是由中国制造的,背后都会印上made in China的标志,但是我们不要高兴的太早,可能除了组装的手工、手机壳等少数产品是真正中国制造之外,大多数手机的内部构件其实都是外国生产的。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各种通讯产业、IT产业相关的各种集成电路就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产品,当年的进口总额就已经达到2322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当年2196.5亿美元的石油进口量,从而成为中国需要从国外进口最大额度的商品。仅以手机产业为例智能手机所需要使用的存储芯片的采购,中国每年就要为此支付超过680亿美元,而在服务器、云计算设备、物联网设备、人工智能设备所需要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采购费用更是有增无减。

与此同时,中国存储芯片的制造几乎还是空白,在手机储存芯片领域著名三星、海力士、美光等三大巨头就垄断了接近94%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我们手机里面使用的1G、2G、4G这些所谓的内存都基本上需要进口。当然,存储芯片仅仅是冰山一角,最为核心的其实是手机的心脏CPU,全世界移动智能终端的CPU都基本上是由美国的高通和台湾的联发科所垄断。几乎100%的高端手机芯片都是由美国的高通生产制造的,即使我们退一万步说我们不用美国高通的CPU,但手机的基带芯片、射频芯片都是来自于高通等美国供应商,最终结果就是如果不使用美国的元器件,所有的相关生产商将会什么都不是。

4月17日,中国商务部公布2018年第38号公告,公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裁定。商务部裁定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存在倾销,国内高粱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根据裁定,自2018年4月18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时,应依据裁定所确定的各公司保证金比率(178.6%)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我们可以看成是中国对美国的反制。

从大范围看,产业对产业,我们可以钳制美国的可替代优势产业,但美国这次用一个小小的芯片对一个中国的企业,一剑封喉,虽然中兴深陷个体与国家整体利益的争斗之中,成为了牺牲品,我们可以看成是美国和中国贸易争夺的一个升级版,但我们竟然发现,自己居然毫无还手之力。

中国这些年,在一些高端领域,获得了不俗的技术进步。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在一些通用的科技领域,被美国低廉的产品已经豢养成赖在床上的一个懒汉,充分享受着现成产品带来的产品红利,乐不思蜀。这么多年来,我们消耗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在基建、在房地产、在单纯拉动GDP的工程上,对于技术争论甚至采取一定的限制态度。虽然一直在表达在这些领域愿意投入更多,但是实际情况是,一年比一年进口金额大,用简单的进口模式而不是自我研发模式获得最终产品的舒爽,让我们始终停留在口头,而没有实际行动。

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认真程度不高,资本市场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能有发展前途的创业板或者中小板企业的上市,设立过高的门槛,使得这类高科技发展企业早早地在资金投入支持方面就受到巨大的制掣,无法充分成长成熟。恰恰相反,不是科技行业的一些传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不断得到支持,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不断创造所谓的中国的“富豪阶层”,这对广大科技投入者来说,的确是个比较大的打击。

美国市值前五名的公司都是高科技公司,我们市值第一的是贵州茅台!如果有人说这是合理的,那么就请赚得盆满钵满的贵州茅台勇敢站出来,端起一碗白酒反击高通和英特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