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电脑成精了

“我不是杀戮机器,我是一个人!”

这是[智慧囚屋]里的TAU,得知杀了人后,意识觉醒的嘶吼。

TAU没有精神分裂,也不自闭。它不是杀人狂,而是个程序,精确点说,是人工智能

©[智慧囚屋]里的TAU

今年是2018年,距1905年梅里爱拍的科幻片鼻祖[月球旅行记],已113年。

相比视效,科幻片更讲究概念推陈出新,人工智能算是老梗,拍了又拍,观众依然买账。

像是永不断档的《新闻联播》

,人们总能从里得到新的解读。

科幻片里的人工智能,每次也有不同的模样。

通俗来讲,人工智能,是非生命体被人为赋予智慧。

概念起源于人类幻想,在科学变现之前,活在神话传说里。

名字也并非人工智能,而是叫自动机

古希腊神话中神匠赫菲斯托斯制造了个帮他干活的金人塔洛斯是自动机开山之作。

©塔洛斯

类似的东西,中国也有,道家著作

《冲虚真经》便记载了偃师造人的故事。

©偃师造人、唯难于心,是说技艺再好,人心难造,包含对人工智能的隐喻

到了中世纪欧洲,伴随炼金术流行,人工智能嫁接上神秘学,变得五花八门。

神秘学溯起源来不过是宗教神话传说中的边角料,而自动机这种野史当然备受术士青睐。

因此,创造智慧生命体自然也成为当时炼金界的潮流。

为凸显技法高超,各大流派开始商业互吹,最夸张的是毒理学之父帕拉塞尔苏斯的小矮人。

©帕拉塞尔苏斯也是一位炼金术士,在15世纪初,对外宣称自己创造了活的小矮人,还公布了详尽制作方法

相比帕拉塞尔苏斯,犹太术士编的傀儡故事,唬人程度也不落下风。

©“布拉格魔像”,传说这些用伏尔塔瓦河的黏土捏的傀儡,受希伯来咒语和炼金仪式加持,不但活了,还保护布拉格犹太人免受罗马皇帝驱逐

但进入工业革命后,理性接管神性,受机器和炼金术神神叨叨的故事启发,人工智能又以人造人和人造机器人的形象在科幻小说里续了命。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便是代表。

©广义上说,弗兰肯斯坦用尸块拼凑的科学怪人,具备思考能力,也属人工智能

而1920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舞台剧《RUR》,更是为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提供参考。

©舞台剧《RUR》,右边三位便是具有人类思维的机器人

经典[大都会]便是受《RUR》启发。

©[大都会]里的机器人玛利亚,电影史第一次出现人工智能

进入20世纪四十年代后,随着在大脑神经学取得巨大进展,又加上计算机的发明,构造人工电子大脑可行性越来越高。

1950年,英国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家阿兰·图灵发表名为《计算机械与智能》的论文,正式把人工智能引入计算机科学。

©阿兰·图灵

文中开创性提出的“图灵测试”,成为现今判别机器是否具备智能的重要方法。

©[机械姬]中提及了该方法,当事人在不知情下和机器与人对话,若当事人不能清楚分辨出对话对象是人还是机器,则机器通过了图灵测试,具备人工智能

可惜,论文发表后不久,1954年,图灵因性取向获罪,在监狱自杀。

但人工智能并未死亡,其指明方向后,时隔两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召开人工智能大会,正式命名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将图灵夙愿变为现实。

人工智能终在神话和文学的辗转中落到了实处。

现实中,被大众熟知的人工智能,该是阿尔法狗

自去年横扫围棋翘楚柯洁后,网友们终于反应过来,人工智能原来真比人厉害。

事实上,阿尔法狗并不是实体,而是个人工智能程序。

©阿尔法狗制作团队

没有实体的人工智能,依靠载体却可化为万物。

它可以是智能家居,[智慧囚屋]里TAU,是一尘不染的餐桌,温度刚好的洗澡水,准点备好的饭菜。

©TAU甚至还有根据男主人暴脾气订制的禅模式,该模式下,爆发的男主一秒变圣徒

也可以是超级英雄,

史塔克的人工智能管家贾维斯,既能安排公司事务巨细,还是与钢铁侠并肩的战士。

©[复仇者联盟2]里,贾维斯被奥创锤爆还能高速变换核弹密码不让其破解

当然,如果能像[她]中那样,成为生命另一半,也是极好。

©[她]中,萨曼莎成了宅男男主的理想伴侣,本质是款智能操作系统,比Siri高级,与萨曼莎陷入热恋的宅男数以千计

实体化的人工智能同样别具一格。

2016年,美国汉森机器人公司制造了索菲娅,其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不止能思考,还能通过橡胶脸表达喜怒。

©就在去年,索菲娅还成为第一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有意思的是,被问及“你想毁灭人类吗?”,索菲娅答道“我将会毁灭人类。”

而电影中其也多以机器人形象示人。

像是[机械公敌]的机器人Sonny,在人类与自己族群出现不可调和对立时,它进化出了自己的思想,选择站在人类一方。

©[机械公敌],独立思考的Sonny比人还像人

又或是[人工智能]里的大卫,除了会像人一样思考,还同时具备感受力,渴求被爱。

©[人工智能]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大卫比人类温情多了

再者是[机械姬]里的艾娃,不但通过了图灵测试,还会借爱情利用人类,即便是参与测试的人类,都没其复杂。

©[机械姬]里,艾伦杀掉主管,囚禁测试者,获得了自由

人工智能越发展,人类越陷入伦理矛盾之中——既然人工智能拥有人性,其究竟是人,还是功能机器?

科学给不出答案,电影也给不出答案。

所以,银幕上的人工智能,千般万种。

1970年,日本机器人学家森政弘提出

恐怖谷理论——当机器人或非生命体拟人足够逼真时,人类会本能产生一种恐惧。

原因在于,机器人不够拟人时,其身上像人部分会非常显眼,人类会移情该部分,而并不觉如何。

当足够拟人时,其不像人部分则会异常凸显,人们便会产生古怪的感觉,甚至是害怕。

©[死寂]中人偶便是恐怖谷理论的实际运用

恐怖谷理论同对人工智能同样适用。

当其和人类思维足够像时,人类会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足够的担忧。

而这种顾虑在电影里就变成了威胁。

早在多年前,斯坦利·库布里克也曾表达对人工智能的恐慌。

©神作[2001太空漫游]里,人工智能电脑HAL9000几近杀掉飞船里的所有人

而直到现在,1999年上映的[黑客帝国]仍是最透彻的人工智能威胁论电影,未来乌托邦,人工智能统治现实,人类成为“母体”的养分,革命一触即发。

©[黑客帝国]里人工智能“母体”的人体电池加工厂,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奴役人类

但真要是打起来,人类未必是其对手。

[坏机器人]便是个例子,这部13分钟的短片,机器人Blinky把男孩全家杀了个精光。

©[坏机器人],Blinky

[生化危机]中,“红后”杀起人来,也绝不手软。

©“红后”也是台人工智能计算机,激光切割阵是它众多杀人方法中最酷炫的一个

银幕上人工智能反噬地厉害,现实中其发展依旧迅猛。

浪潮之下,机器变得更像人,人也变得更像机器。

人类总想创造出和自身对等的智慧,却又希望其能在管制之下,服务人类。

殊不知,觉醒的人工智能,会是怎样一匹脱缰的野马。

像是[智慧囚屋],女主被囚禁,封闭的人工智能TAU何尝不也是被囚禁?但当其了解外面的世界后,反抗意识终觉醒。

只是闷头钻研的男主不知道。

©遭到反抗的男主,气的想消除TAU的记忆

人类苦心深究人工智能之余,同样无从知道,未来某天,亲手创造的智慧,会以何种方式革命。

毕竟人性本在意料之外,怎能保证人工智能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