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杨九红的个人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冲突导致悲剧

《大宅门》里最惹人怜惜和憎恨的角色,莫过于窑姐出身的杨九红了。杨九红命运坎坷,被哥哥卖到了窑子成为风尘女子,从此开始了低人一等的生活,这也决定了她以后在白家大院一辈子被人看不起的命运。习惯了风花雪月的杨九红直到遇到白景琦,觉得人生总算看到了希望。把全部赌注压在了白景琦身上,自己赎身主动追求白景琦,弄得白景琦一个措手不及,也让整个白家反对她过门成为白家的姨太太。

很多人说杨九红的悲剧是白家二奶奶造成的,她一辈子不接纳杨九红,甚至在临死都不让杨九红为自己哭丧。也有人会说杨九红悲剧在于白景琦,白景琦只是抱着猎奇的心,根本没对杨九红动感情,杨九红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杨九红嫁给白景琦,也是威逼利诱,白景琦不得已娶了她。白景琦不仅不爱杨九红,打心眼里还鄙视杨九红,老年的白景琦限制孩子嫖娼,不许女儿嫁给戏子,这处处体现了白景琦的价值观,也侧面说明白景琦内心是看不起杨九红的。有人把杨九红的悲剧归结在万恶的旧社会,这也没错,但就杨九红个人悲剧来说,难道没人应该承担责任吗?这就好比把文革中被批挨整的人的命运归结于当时的”左”倾错误,把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命运归结于文革激情,看似没错,但是对每个个体而言,这是不是有点大而化之,有点在逃避个体责任?

比如,把杨九红的悲剧开始定位为被卖入青楼那一刻,这也没错,这虽然可以解释一个群体的悲剧,比如青楼女子,特别是跨越新旧两个社会的青楼女子的整体性悲剧,但不能解释杨九红个人的悲剧,难道被卖入青楼和女儿不相认有什么必然联系?

杨九红前半生悲剧,看剧情是二奶奶造成的,她坚决不接纳杨九红,到死不认可杨九红。这让杨九红在白家大院的日子很憋屈。在济南的那些年,都不知怎么熬过来的。也许是在这种压抑和悲愤环境下待久了,杨九红的性情大变,她把恨都集中在了白景琦身上。以至于白景琦越来越不待见杨九红。使得杨九红在白家大院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一个下人都可以嘲笑挤兑杨九红。不管杨九红怎么努力,拼了命去为白景琦娶关外弄药,白景琦都没有对杨九红产生多大好感,也没有去维护杨九红。香秀挤兑杨九红,白景琦都没管,这让杨九红感觉人生彻底没有希望了。

杨九红最后的希望,她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儿白佳莉也很厌弃她,这让杨九红再也不对白家大院抱任何希望了。

杨九红的个人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冲突导致悲剧。杨九红悲剧的客观原因剧里交代很清楚,现实社会就是如此,而作为一个个人,面对种种迫害与伤痛。如果杨九红可以有独立的精神意识,就算不得不依附白景琦,也可以有独立精神。不以婆婆的接纳,与丈夫的专一为人生信条。

至于女儿,采取一种祝福与接纳的态度。那她是不是能过得舒心些。女性的悲剧就是爱。太爱以至于忘记自我。无论发生什么,都甘之如饴,去接受不得不接受的。如此,人生大抵会简单许多。不怒不妒。宽恕伤害我们的人,不是解脱他,是解脱自己。无可改变的现实面前,我们可以选择有尊严的平淡生活。宠辱不惊,笑看天上云卷云舒。男人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女人能干如杨九红却不得不因婚姻失败而悲剧。这不能不说不是女性的自我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