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11年前祕密炸平敘核設施,對伊朗也能這麼幹嗎?

從目前特朗普政府鷹派齊上位,傾向於美國繼續留在伊核協議的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繼蒂勒森之後再遭解僱,由共和黨鷹派代表人物約翰·博爾頓接替。接下來,在5月12日,特朗普正式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將是大概率事件。

而此前伊朗威脅,如果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伊朗也將會跟著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核試驗。

正是在此背景下,以色列正式公佈了11年前的“果園行動”的過程,由當時奧爾默特政府主導的,以色列空軍執行的對位於敘利亞代爾祖爾沙漠地區的秘密核設施的轟炸與清除。

明眼人看到以色列在此敏感時刻,主動揭開這秘密軍事行動的面紗,便知其目的在於威脅伊朗。

以色列戰機飛行路線

轟炸前與轟炸後

我們不禁要問,這威脅對伊朗奏效嗎?2013年,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對伊朗其實就直接發出過這種威脅,得到的卻是以色列只要敢動手,伊朗將會抹除以色列城市的反懟。

難道伊朗人不害怕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的轟炸嗎?事實上,如果真能夠,內塔尼亞胡早就不用打嘴炮,已經可以行動了。伊朗畢竟不是敘利亞。

11年前的故事,不僅以色列人、敘利亞人心裡清楚,而且與此事發生前後,產生了關聯的美國人、伊朗人乃至土耳其人也都知道,而且沒有直接關聯的其他大國恐怕也心知肚明。

事實上,其實並沒有人阻止以色列人針對伊朗再幹一遍。為什麼以色列不早動手呢?因為其實以色列從戰略博弈的角度來看是不能動手的。

假如以色列前腳剛把伊朗核設施確實給炸平了,但是擋不住後腳伊朗自己的中程彈道導彈拿出個一兩百枚對準以色列的一座城市,比如海法或特拉維夫,齊齊開炮,即便以色列導彈攔截技術再強,也只能擋掉其中一部分而已。這意味著什麼?伊朗確實有本事用常規彈道導彈,摧毀以色列的大城市。據悉,伊朗軍隊至少列裝了1500枚彈道導彈。

而這也是伊朗願意接受棄核,但絕對不可能同意放棄發展導彈系統的原因。伊朗不可能不保留基本的戰略威懾能力。

當初敘利亞要有伊朗的這能力,以色列前總理奧爾默特哪敢真的對敘利亞動手。動完手後,奧爾默特請土耳其知會敘利亞,希望雙方各自保持沉默。

當時的內塔尼亞胡也獲知了此事,就開始直接在電視上傳播此事了。如今,又更故意揭秘,主要目的是為何?事實上是在誤導輿論,欺騙以色列、美國以及歐洲的民眾,讓他們誤以為真的可以通過以色列的轟炸來直接解決伊朗重啟核試驗的威脅。

事實上,這個事情根本就行不通的。一旦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伊朗重啟核試驗,美國對其根本不可能真正存在實際動武的選項(說有這選項只是自欺欺人而已),最後就只能依靠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

經濟制裁確實是伊朗忌憚的,此前伊朗就是因為受不了了,才選擇妥協棄核而簽署伊核協議的。

但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此次伊朗並無過錯在先,如果美國自行退出伊核協議,還試圖要求安理會通過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決議的話,恐怕其百分之百會收到至少兩張否決票。

單純依靠美國自己制裁,哪怕拉上歐洲(恐怕未必能拉得上),就像在經濟上鎖死伊朗,恐怕是天方夜譚。一旦伊朗因此逐步發展出成熟的核彈技術的話,如今如此賣力反對伊核協議的美國、以色列、沙特等恐怕後悔就來不及了,必將是再一次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所以,以色列人如果明智一點,還是得讓這個整天其實只會表演的內探尼亞胡徹底結束政治生涯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