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空间私人影院:「轻奢+私密」的「点播影院」是你未来最好选择

点播影院与中国电影市场一样,也经历了从探索到爆发再到放缓的过程。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分散在全国的点播影院数量在6000家左右,如果每家点播影院的屏幕数为10个,那么其屏幕总体数量已经超过广电总局在2017年年初统计的4.1万个银幕数量。

2017年最后一个法定节假日已经离我们远去,在过去长达9天的国庆档里(9月30日-10月8日),国内电影市场实现了27.5亿元的总票房,与去年同期18.8亿元的水平相比,增长了46.28%,刷新了国庆档的票房纪录。

在这光鲜成绩的背后,并不能让每个人都笑出声来。

明辉18853291120

国庆档新片总共十二部,《羞羞的铁拳》一部便拿走了一半的票房,留下十一部去争夺另外 13 亿的票房。《英伦对决》、《追龙》的票房只有三亿多,《缝纫机乐队》和《空天猎》更是不到两亿。

事实上,除了这十二部影片外,还有更多获得放映许可的国产电影连登上院线的机会都没有。

整理自公开信息,2016年我国拍摄的国产电影总数为772部,其中能拿到龙标的国产电影数量376部,这376部国产电影中又有接近一半的电影只有寥寥数场的排片。 也就是说,大部分国产电影根本没有机会登上影院,而这些未上映的影片急迫需要一个能够承载其放映需求的渠道,一个兼具娱乐、社交与优质观影体验的线下场景。

今年下半年,这个痛点很可能得到改善。

国家相关政策对点播院线的推动

今年4月,国家出版广电总局的一纸通知在院线业内搅起了一波不小的波澜,这是官方首次发声要将过往分散的点播影院,即我们熟知的私人影院纳入电影票房的统计渠道内。广电总局表示,将对点播院线以及点播影院发放相应的许可证并对其放映计费系统、放映设备以及放映片源做统一管理,其中对票务系统的对接和片源保护更是做出了极其明确的规定。

广电总局于今年2月还召开了两场调研会议,第一场主要召集了点播影院里几个规模较大的头部玩家,提醒要做规范调整,并透露今年年底将出台相关操作性文件。

第二场则是针对万达等传统商业院线方,一是告知趋势,即点播院线会成为未来观影市场对传统商业院线的重要补充;二是讨论,未来一轮院线和二轮影院的周期可能会从一个月缩减至7天。也就是说,未来一线影院上映的电影,从第8天起在点播影院就可以同步观看。

这一系列政策出台的大背景,是2016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结束了过去10年高达两位数的增长势头,仅实现3%的微弱涨幅。

事实上,点播影院与中国电影市场一样,也经历了从探索到爆发再到放缓的过程。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分散在全国的点播影院数量在6000家左右,如果每家点播影院的屏幕数为10个,那么其屏幕总体数量已经超过广电总局在2017年年初统计的4.1万个荧幕数量。

聚空间认为,在此次政策推动下,点播影院将作为传统影院的票房补充,进一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观影需求。

电影市场潜力巨大

如果说政策的出台与片方的巨大需求是点播影院成为观影市场正规军的外部推力,那么来自电影市场本身的巨大潜力则是点播影院获得发展的内生动力。

票房远未触及收入天花板:参考国外成熟市场,我们发现当市场结束增量发展进入存量博弈期后,票房收入、观影人次与人均观影人次将趋于平稳,其中年人均观影人次将稳定在4次左右。以2016年的美国与韩国为例,其全年观影人次分别为13.2亿人与2.17亿,人均观影人数分别为3.8次与4.19次。

去年我国全年票房总收入为457.12亿人民币,全年观影总人次为13.72亿,人均观影人次为0.91;如果直接对照成熟市场每年人均4次的观影人次,在电影票价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电影票房的收入最多还有400%的增长空间。

2009年~2015年中国人均观影次数

人均观影消费支出比例偏低: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分配收入于2010年突破1万元大关,并于去年达到23821元人民币,人们对文化领域的消费,尤其是娱乐消费的比例逐渐上升。2014年中国人均娱乐支出占比为 8.87%,同期的美国人均娱乐占比为 10.51%,相差两个百分点,不多。但是中美两国票房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却有较大差距,美国为 0.27%,中国为0.14%,仅为美国一半。

人均银幕增量空间巨大:另一个监测电影票房的指标是电影的银幕数量,通过FT中文网的图表我们发现,从2007年到2015年这8年间,中国观影人次的增长趋势与银幕数量大抵呈正相关关系。2017年年初,国内传统影院的银幕数已超过4.1万块,已超过美国银幕数的绝对数。但如果看单个银幕的覆盖人数,美国每10万人拥有12.4块屏幕,而国内每10万人仅拥有2.97块屏幕,我们可以得出,中国的银幕数量仍有大量上升空间。

三、四线城市为票房未来主要增量市场

上文提到中国的银幕数量仍有上升空间,那么这部分增量市场出自哪里,其市场有多大?根据数据调研公司凡影提供的两组数据,我们发现,自2012年之后,随着一、二线城市的电影院数量趋于饱和,中国票房的增速已经明显低于影院增速,即新建影院带来的票房红利正在减少。

而参考不同地域人口密度区域中的影院分布,我们发现在中国共有8.5亿人在他们居住的方圆十公里内都无法找到一家电影院,而他们大多集中在人口密度1000人以下的区域,即我们的三、四线城市。

也正是因为三、四线城市拥有人口密度小的特点,以传统影院的经营方式与成本结构,很难保证稳定的现金流与利润空间,而点播影院则能够弥补这部分市场的空缺。

点播影院的优势

片源丰富:首先,排除当季热映片,点播影院在片源上拥有比传统影院更多的选择,正如前文提及,每年有70%的以上的国产电影缺乏合适的放映渠道,而点播影院做为一个新兴渠道将能够满足片方的多元化放映需求。其次,来自国内外丰富的影片类型也能进一步满足不同观影人群的审美需求。

网络放映渠道的成功也从侧面印证了点播影院的需求。2011年腾讯等七家互联网公司联合发起“电影网络院线发行联盟”,2013年爱奇艺推出 “网络院线”的电影发行模式,参照线下院线,推出每部电影 7 个月的付费窗口期,截止至2016 年9月1日,网大的全网播放量中,有 5 部影片总播放量超过 1 亿。

此外,未来作为二级院线的点播影院如果真的能够落实7天的延期上映许可。那么用户对片源时效性的需求将得到极大的满足。

排期自由:相比与传统影院的固定时间与固定排期,点播影院的观影时间完全由用户自行确定,并不受限于影院排期。用户可以到店选择也可以在移动端下单支付,操作的便利与选择的自主性也将进一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观影效果不输传统影院:

软硬装:点播影院多采用沙发座椅,对标影院的VIP厅;装修风格上有多种主题包间,满足特定人群的喜好。

视角:消除不同座位所带来的观影效果的差异,点播影院在座椅位置的设计上保证了每个用户两侧水平视角>36°,保证最佳的观影体验。

亮度:大部分影院会将灯泡功率调暗,以延长灯泡寿命。点播影院由于灯泡功率与其成本都远小于传统影院,因此能保证光源的流明与屏幕的亮度。

私密:点播影院的单厅一般在15~20平米左右,可容纳在2~5人,在小型密闭空间内,观影用户能够比大影院有更强的私密性与沉浸感。

聚空间,是一个聚会的空间,定位是80后90后,理念是给这一代年轻人打造一个健康的娱乐环境。现在点播影院盈利能力还不是很足的问题,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出在这些点播影院的产品定位上。就是说,作为一个门店,产品到底是什么?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咖啡店的产品,咖啡的品质、口味很重要。但你的咖啡口味好,你这个门店是不是一定能够赚钱?其实不是这样的。其实最重要的是,要让客人从进入这个门店,到离开这个门店,整个的消费过程,他是满意的。对于点播影院来说是一样的:视听体验固然很重要,影片很重要,但是,他在门店整个消费过程,都是以产品为主的。对于聚空间来说,盈利能力其实比普通的点播影院要强。因为他们定位不仅仅是点播电影,聚空间是一个综合娱乐的平台,这里除了看电影,还有其他的一些娱乐的功能。聚空间的定位,出发点就是给80后90后这代年轻人提供一个约会聚会的空间,是围绕着这些年轻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娱乐功能,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所以,产品打造,不是围绕着电影本身,不是围绕着影院去打造产品,而是围绕着怎么样去满足他们约会聚会空间的需求这个角度去做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