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侨从拉斯维加斯到汉中寻找儿时救命恩人

腊月二十六,民俗称“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美籍华人张涛携妻子吴钊霞专程从拉斯维加斯赶到汉中,拜访儿时救命恩人江涛。汉中市民政局、略阳县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一起见证了“跨洋感恩”38年后的这一拥抱。

儿时的张涛随家人支援略阳发电厂建设,在山区略阳县渡过了中、小学时光。

38年前,在略阳县东关小学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张涛,放学到河边看别的小朋友在河里游泳,不知道自己不会游泳、便脱了衣服一头扎下水,好长时间没有露头。在岸边休息的小江涛一看不对,便跳下水从深潭中把张涛救上岸,从死神边上拉回了人间。

今天是38年后的第一次握手,诚心感谢救命恩人对他的第二次生命,感慨万千,恩人重逢,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感谢话语……

张涛,男,1961年2月生,陕西西安人.西安工业大学学士、面安交通大学研究生,美国kent State Unaversity计算机科学博士,“国家持聘专家”,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发改委信息化重点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级信息化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特聘专家,北京科技术奖专家委员会成员、千人计划评委、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北京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先后领导开发了18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主持完成了16项国家级大教据项目建设,系统成功上线运行。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网络在大数据分折领域的应用,业务流程协同整合、知识库、规则引擎触发、统一数据交换同步、大数据分析及挖掘。

国家特聘专家证书。

国家特聘专家证书。

  中学后,就随父母迁回西安,1978年参加高考,然后是上大学、出国留学,定居美国。儿时的记忆依然深深印在脑海里,经常讲给妻子听、总想回来找到救命恩人,再看看我的第二故乡。

去年回国,被中组织部聘为专家,有机会在国内呆的时间多一点,便委托相关部门帮忙找一下救命恩人,历经多半年总于找到了,促成今天的见面。

回忆儿时的情趣,历历在目,还能用地道的略阳话说出他的初中班长叫钱月英、还记得同学何碧玉,张彦民,谭鸿,张灵宽等这些同学,能说出略阳地方小吃。回忆到考文工团唱的一首歌《回延安》时,高兴地现场展现男高音独唱《回延安》,把气氛推向海潮。

  江涛,略阳人,比张涛大一岁,自幼顽皮,经常逃学下河游泳,练就一身好水性,但也经常照到父母“家法严惩”,也多次救起溺水小伙伴……

参加工作在略阳硫铁矿,开过大货车、给领导开过小车。单位改制后便定居汉中了,和略阳联系也就少了。

  说起救人,江涛的话较多,也不知救起过多少了。记忆中最深的有2个人;一个是铁路上的,在嘉陵江里救起,当时水深,救他时差点把我也拖下水里,那一次很危险,要不然我也“熄火了”。记的他是个独儿,当天晚上他家长到我家感谢,结果我被母亲很很的揍了一顿,记忆很秦楚。第二个就是张涛了,那天我在河边游完泳在岸边休息,看到他从河边边走边脱衣服,一头就跳下去了。我以为他会游泳,等了一会不见人,我感到有问题,便跳下去在水底把他拖上岸,然后给他倒出水,按压出声音来。当时也不认识,我们在两个学校,后来在县上参加小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他乒乓球打的好,和我交手打的我很惨,我当时想;我救过你的命,把我打了10个干的,不留一点面子,早知道不救你……。

张涛说;今天我来感谢你,你不用怕回家“挨揍了”,引起大家的大笑。

张涛感慨的说;没有你救起我,就没有今天的我了,也没有国家聘用的专家了,所以你也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江涛确说的简单了,救个人算啥,在河边游泳那是经常的事,不值一提。

见义勇为自古就是为人们所赞美的高尚行为和品德。

见义勇为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义不是自然而然地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竭力维护。社会是一个联合体,只有相互搀扶,相互为善,世界才可以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现在需要这样的道德模范精神。

他的这样一种行为、这样一种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故有的见义勇为、舍身取义的大爱精神,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普通群众“淳朴善良、勇敢正义、无私无畏”的大爱精神,江涛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他的精神和境界,却代表着人的本性。是一种刚强正直的品质和高尚情操,是一种从小就有的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所体现的品德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张涛博士喜欢怀旧,回忆小时候的事,“腊月二十六炖猪肉”。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头野菜什么的。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这天是所有孩子们的节日,终于可以吃到“年肉”了。今天是腊月二十六,我们聚在一块,也吃一顿肉。那年月要吃肉是要凭票证才卖的到的。

张涛也是感恩的人,他说特别感谢他母亲在他人生中关键的时候为他做出选择。一个是参加县文工团(县剧团),他歌唱的好,文工团已通知报到,他母亲不让去。另一次没有让他“插队”,让他复习高考,没有母亲的选择,就没有他今天的成就。

  重游略阳发电厂,张涛父母曾经经工作的地方。今非昔比,换了人间。他希望略阳有更新的发展,愿意用自己所学,为略阳的发展贡献力量。


后记:

这次能聚在一起,能见到救命恩人,略阳组织部,扶贫办,派出所等都化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但由于江涛工作后长期在外跑车,工作单位又厂在山里,后又定居汉中,知到他的人就不多了,从户籍档案中查出很多个叫“江涛”的人,难以确定。

去年夏天,扶贫办副主任高明远给我打电话,说明情况,给我的线索是;住高台巷,和我年龄差不多,让寻找一下江涛。我当时在观音寺毛垭子村任“第一书记”,刚好江涛的老领导李守信老矿长也在观音寺帮助朋友施工,我从他那里找到l江涛的电话,联系后确认就是张涛要找的人,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次经过很多人的努力,促成了张涛,江涛,“两个涛”的“跨洋感恩”拥抱,感谢他们,感谢“两涛”,世间自有真情在,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