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前被刪減50分鐘,幫周迅攬下9個影后,這才是叫國產良心片

周迅周公子,在內地演藝圈,我覺得是個特殊的存在。

跟同時期的科班出身的趙薇、徐靜蕾等女演員不同, 周迅從來沒接受過表演訓練 。

她是浙江藝術學院學民族舞出身 ,進演藝圈純粹是偶然。

她成名甚早,17歲出演了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古墓荒齋》。

26歲時首度摘得國際影后桂冠,到了35歲時便已經橫掃兩岸三地,成為首位包攬三金大滿貫的影后。

跟同時期的女演員相比,她或許沒有高挑的身材,柔媚的聲音,或者也不算是最精緻的臉龐。

但銀幕裡的周公子,就像是為鏡頭而生,每一次她出現在電影中,必定是最亮眼的那一個。

《大明宮詞》

裡的太平公主,到《如果·愛》當中拼命忘記舊情的女演員,再到《紅高粱》中敢愛敢恨的九兒。

幾乎每一個角色都不相同,卻總能驚豔到觀眾的雙眼。銀幕上的周迅似乎只要換上一身戲服,就像是立刻換了一個人。

和當下一些流量小花們相比,高下立判。

這讓婊姐想要推薦一部10年前的國產電影,這部電影裡周迅貢獻了教科書般的演技!

李米的猜想

The Equation of Love and Death

豆瓣評分7.8,好於80%的愛情片。

導演是從來沒有讓觀眾失望過的內地學院派導演曹保平,表姐曾經多次推薦過他的作品。

無論是早期的《光榮的憤怒》,還是突破國產犯罪片尺度的《烈日灼心》,亦或是之前的黑色犯罪喜劇《追兇者也》

曹保平導演的每一部作品,都在試圖關注社會現實和人性困境,有一種血淋淋的真實感。

也因此,曹保平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曾經為過審而做自我“閹割” 。

《光榮的憤怒》 的修改審批意見多達幾十條;《烈日灼心》成片220分鐘,到上映時變成了139分鐘, 足足刪掉了81分鐘 ;被譽為當年最好的國產青春片的《狗十三》至今還沒能公映。

這部《李米的猜想》在當時被要求刪減了50分鐘,才得以公映。

電影拍攝於2008年,在當年的票房只有1200萬,算是相當失敗。

可就是這樣一部票房撲街的作品,影片的女主角周迅卻憑藉片中的精湛表演,先後在多個電影節、影展,拿下了9個影后殊榮。

不僅如此,電影中還集合了老戲骨王硯輝、實力派演員張涵予,還有演技在線時的鄧超和王寶強等優秀演員,他們用演技把電影提高了一個層次。

故事根據一則真實的電視新聞事件改編,原本是一樁女出租車司機遭遇綁匪的故事,但導演曹保平卻將為這個故事加入了「愛與等待」的主題。

女主角李米(周迅 飾),是一名有些邋遢的女出租車司機。

她穿著隨意,臉上有一些雀斑,總是眉頭緊蹙,手中一直不離煙,不時地噴雲吐霧。

她開出租已經四年了,在這座城市裡她幾乎已經跑遍了所有的大街小巷,但她還在等,等一個失蹤四年的人。

每天,她都會念叨著一串神秘的數字:

9、38、52、69、80、83、103、193……

這數字是什麼意思沒人知道,坐車的乘客們,只是知道這位看似有些神經質的女司機,在瘋狂得尋找一個人。

這個失蹤的男人叫方文,是李米的未婚夫。

四年前的某一天,方文突然從李米的生活中消失了。

沒有任何線索和聯繫方式,唯一證明方文存在過的證據,只有四年間不斷收到的署名為方文的信件。

收件人只有一個,就是李米,可這些信封上卻從來沒有寄信地址。

方文這個男人似乎從李米的生活中消失了,卻似乎又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存在著。

李米是一個脾性堅毅,愛恨分明的女人,她開始了四年的尋找,在希望與失望的兩極之間掙扎。

她把方文的照片夾在雜誌裡,給每一個乘客看,期望能夠等到一點點線索。

這天,李米又載了兩名神色有些匆忙的乘客,一個叫

裘水天(王寶強 飾),一個叫裘火貴(王硯輝 飾)。

倆人是同村,來城裡希望能夠撈一筆錢衣錦還鄉,為此倆人鋌而走險,用身體藏毒的方式幫毒販運毒。

原本倆人是要到天橋上尋找約定好的戴黑墨鏡的接頭人,拿到一張去廣州的機票完成交易。

可沒成想,卻把天橋上的一位流浪詩人當成了接頭人,更意外的是——

這位詩人十分文藝地念了兩句詩,便莫名其妙墜橋自殺。

交易沒成功。

兩個完全沒經驗的毒販趕緊逃離現場,又上了李米的出租車。

走投無路之下,村民裘火貴惡向膽邊生,想要綁架女出租車司機,然後敲詐一筆錢之後,買機票完成交易。

而在這場意外綁架的過程中,李米和兩個業餘綁匪之間開始有了更多的相互瞭解。

呆萌綁匪裘水天和李米一樣——

都在尋找自己消失不見了的愛人

裘水天是一個“單純”的農村小夥,他一直傾慕於自己青梅竹馬的同村女孩小香。

小香幾年前來到昆明打工,此後便杳無音訊。可在裘水天的心裡,那個女孩也是一定在城裡等著自己。

所以他想要掙一筆錢,就跟著同村的裘火貴做了這趟據說可以大賺一筆買賣,可壓根不知道自己要運送的究竟是什麼。

也許是同病相憐,單純的裘水天誤以為李米認識小香,心軟之下放走了李米。

結果,裘水天和老鄉落網,警察想順藤摸瓜找到背後隱藏的毒販。李米本來只是配合調查,卻沒想到在警察局發現了方文的蹤跡。

警察局裡的那個男人自稱自己叫做馬冰(鄧超 飾)。

馬冰長得和失蹤四年的方文一模一樣,可是對方卻不承認自己是方文,還說根本不認識李米。

他被帶進警局,也是因為天橋交易時的那起車禍。

原來當日天橋詩人自殺的時候,墜落的屍體,碰巧砸到了在橋下路過的馬冰車上。

結果,這場意外的命案,卻讓這些看似無辜的陌生人的命運聯繫起來。

李米不相信眼前這個男人,不是她日夜尋找的方文。她跟他後面,一遍遍讀他曾經寫給自己信中的內容。

馬冰為了不讓李米繼續跟著他,承認說“我就是方文,現在跟別人好了,不想要你了。”李米哭著跑走,回家後燒了那些信。馬文也終於從她的生活中徹底抹去了。

但直到有一天,李米收到了方文的第55封信,信封裡有一張銀行卡和保險箱的鑰匙,她又從保險箱找到了一盒錄像帶......

至於影片最後的真相如何,婊姐不再劇透,留給大家自己去看。

在《李米的猜想》裡,導演曹保平首次嘗試了非線性的敘事結構,他將故事的人物和線索進行了拆解和組合,並在鏡頭的銜接、情節的設計上用了很多心思。

從電影的第一幕開始,導演就有意識地造成一種前言不搭後語的懸念,然後通過情節內容的不斷豐富,將前後的故事支線串連起來。

不到最後,觀眾都不知道謎底是什麼。

這樣的敘事手法對於國產犯罪電影來說,無疑是相當的高明。

電影雖然是一個關於愛和等待的故事,但導演曹保平卻用了一種犯罪懸疑片的類型片風格來包裝這個簡單的故事內核。

縱觀全片,最出色的地方無疑是演員的表演,學院派導演曹保平調教演員的功力可見一斑。

電影中無論是鄧超飾演的男主角,還是王硯輝飾演的毒販,亦或是王寶強飾演的單純無害的綁匪形象。

無論戲份多少,都足以讓觀眾印象深刻

而在整部影片中表現最亮眼的固然是女主角周迅——

電影幾乎是周迅個人的獨角戲

雖然片中她飾演的李米既粗魯又憔悴,沒有以往周迅那種精靈般的感覺,但在她為愛情瘋狂、執拗地等待的那種狠勁兒和痛苦的神態,還是被演得入目三分。

尤其是周迅在影片中有幾段哭戲,一直被人津津樂道,哭得撕心裂肺,哭得心碎。

鄧超曾這麼說:

我印象最深的是和周迅在天橋上的那場戲,我們在車場與天橋來回徘徊拍了五天,拍攝後我遠遠看著周迅蹲在地上哭。

她完全沉浸在李米的角色裡出不來了,導演也在邊上哭著,其實拍完曹導的電影我們都很難走出來。

一個好的演員都會為每一個角色在心裡留個房間,也許對周迅來說,她從未從李米的世界走出來。

電影結尾定格在周迅站在天橋上,絮絮叨叨的講述著自己和曾經的摯愛告別的故事:

後來,他跟我說,遇上我,是他那麼大最開心的一件事

她在笑,卻止不住哽咽的聲音。

灰暗的畫面裡,李米終於找到了自己丟失的愛情。

其實無關對與錯,也沒有誰愛得更深。

只是當選擇愛情的時候,誰不曾為愛義無反顧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