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減?加長?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海上鋼琴師》

影史經典《海上鋼琴師》本週五正式登陸內地大銀幕,雖然這部電影大名鼎鼎,但是這一次在內地院線的上映實為其在內地電影市場的第一次公開亮相(是滴,我們以前看的那些版本都是私下來的~)。而在此次正式進入院線後,經典也再一次煥發了它的魅力,截至目前影片票房成績不錯,票房落點有望達到1.4億,堪稱經典電影在內地上映的又一次成功案例了。

不過在《海上鋼琴師》熱映同時,拍sir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不少觀眾對於此次影片上映版本提出質疑,認為此次在內地公映的《海上鋼琴師》為“刪減版”,並且對此憤憤不平。

刪減?加長?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海上鋼琴師》| 解讀電影版本之謎

​但其實,此次在內地院線正式上映的《海上鋼琴師》並不是所謂的“刪減版”,125分鐘的《海上鋼琴師》(也就是目前正在上映的版本)正式全世界公映的原始版本,至於資料顯示當中那個169分鐘的加長版同時也是導演剪輯版,當年只在意大利放映過,當然目前網絡上流傳的許多資源也是這個版本。

刪減?加長?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海上鋼琴師》| 解讀電影版本之謎

​但需注意的是,因為169分鐘的版本並沒有進行過全球發行,所以我們想在內地大銀幕上看到這個版本的《海上鋼琴師》目前來說是不可能的。

拍sir想,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大概是因為許多人對於電影的刪減版、加長版、導演剪輯版等不同的發行版本概念模糊造成的,而且在《海上鋼琴師》背後也有一段導演與發行商之間因為版本時長而發生爭執的故事,其實在電影市場上“導演剪輯權”的問題由來已久也鬥爭已久,拍sir也來和大家就此說道說道。

我們看到的電影究竟有哪些版本?

基於《海上鋼琴師》的多個放映版本問題,我們先來梳理一下一部電影究竟會有多少個版本。

一般來說,一部電影會有公映版、導演剪輯版、加長版(有時候加長版和導演剪輯版為同一版)及碟片發行過程中的藍光版、限量版、豪華版等,而許多影片在進入內地市場後還會有刪減版。

首先公映版即影片在拍攝完成後,針對市場和更廣泛觀眾群體制作剪輯出來的版本,這個版本不僅要滿足官方審查要求,同時在影片時長選擇上更針對市場競爭(即不會選擇時長過長的版本),我們平時在電影院以及後續在視頻網站上看到的電影版本,都為公映版本。

刪減?加長?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海上鋼琴師》| 解讀電影版本之謎

​▲內地電影放映公映許可證,即龍標

而導演剪輯版顧名思義,就是以影片導演的意志為主導而進行剪輯製作的電影版本,影片規格上有DC兩個字母的(Director's Cut)的即為導演剪輯版。相比公映版本來說,一般導演剪輯版當中都會增加更多導演個人表達化的內容,因而常規來說導演剪輯版都會比公映版時長要長(在導演眼中,自己一鏡一鏡拍出來的都是寶貝呀),所以也可以將公映版理解為導演剪輯版基礎上的“刪減版”。

加長版有時候就是導演剪輯版,但有時候影片不存在導演剪輯版時,發行商會自己補充一些拍攝素材進去豐富內容,因而這個版本的時長也會比公映版本長,而且因為加長版的內容會隨著版本迭代有所不同,因而加長版可能會出現好幾個不同的版本;

同時加入加長版中的內容,有些是對於導演剪輯版的“還原”,而有些則是針對加長版本的發行而特製的,例如彼得·傑克遜的《指環王1:魔戒再現》在DVD加長版中就有許多新加入的補拍的戲份。

至於碟片發行當中的藍光版、限量版等,這些版本一是滿足影迷的收藏需求,二來也可以理解為發行商搞出的一些售賣噱頭,此處就不多講述了,接下來還有一類版本即內地刪減版。

眾所周知相對海外許多國家地區電影市場上制定的分級制度,內地電影市場奉行的是“一刀切”的審查制度,也因此許多海外公映版本的影片在進入內地大銀幕前都會被先“攔腰一斬”,尤其涉及兇殺、暴力、血腥、色情、裝神弄鬼等情節都需要“淨化”之後再與內地觀眾見面,當然有些影片的刪減也是出於對時長的考慮。

刪減?加長?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海上鋼琴師》| 解讀電影版本之謎

​▲《雲圖》《摔跤吧!爸爸》都進行了刪減,而《寄生獸》是上下兩部直接合剪成了一部

基於當下電影市場的發展現狀,“內地刪減版”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被大眾調侃的對象,畢竟對於電影這項文化藝術品來說,藝術常有,但自由不常有。久而久之,但凡市場上公映的影片市場與另外一個時長更長的版本不一樣時,大家也都會以慣性思維去看待,認為這部影片就是“被刪減”了,也因此,才會出現《海上鋼琴師》上映期間不少觀眾認為他們看到的是“刪減版本”,但其實這一次是真的誤讀了。

導演是否擁有“最終剪輯權”?

其實在《海上鋼琴師》背後,因為影片不同的版本,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與發行商之間也發生過不小的爭執。

影片在進行海外發行時,託納多雷已經在導演剪輯版基礎上剪掉了22分鐘,但影片的海外發行商Fine Line Features堅持認為影片應該再度進行刪減,並且不顧《伯爾尼公約》關於“電影的最終剪緝權屬導演”的規定,威脅導演說若不進行刪減將不會幫助影片進行海外發行,所以有了後來全球發行的125分鐘版本(比導演剪輯版少了44分鐘)。

刪減?加長?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海上鋼琴師》| 解讀電影版本之謎

​與此同時,影片當時原定參加柏林電影節,參展版本時長為165分鐘,因為託納多雷不願意進行刪減而沒有參加這屆柏林電影節;另外,影片當時也有望參加戛納電影節,但因為導演與發行公司因為時長問題發生爭執,影片並沒有準備好參加戛納的版本因而錯過。

由《海上鋼琴師》的幕後故事可以看到,導演剪輯版與公映版之間的“爭鬥”由來已久且從未停止,而往更深層次看其實是導演堅守藝術追求和製片人或發行商追求時長利益之間的對抗,這樣的事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就有了。

1927年德國導演弗裡茨·朗的史詩級科幻鉅作《大都會》上映,德國初剪版為210分鐘,後來影片在世界各地的發行商手中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刪減,在豆瓣該影片頁面上可以看到只這部影片的版本就多達7版。此外,包括奧森·威爾斯的《歷劫佳人》,斯坦利·庫布里克的《斯巴達克斯》都曾遭遇過這樣情況。

刪減?加長?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海上鋼琴師》| 解讀電影版本之謎

​尤其在好萊塢,導演與發行商之間的剪輯權歸屬爭奪問題屢屢發生,例如1984年上映的又一部影史經典《美國往事》背後,發行商私自將229分鐘的導演剪輯版內容進行刪減,減到了139分鐘,極大地傷害了影片與創作者;再如1985年《妙想天開》上映前,導演特瑞·吉列姆因為發行商將影片進行刪減,自討腰包去《Variety》上連續刊登整頁廣告,並把發行方主席的名字用黑框框住,搞得像葬禮通知。

刪減?加長?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海上鋼琴師》| 解讀電影版本之謎

​▲《美國往事》

當然也有製片方或發行方“陰差陽錯”剪出好結果的案例,例如1998年的《美國X檔案》,當時在導演託尼·凱耶剪了兩版之後製片方依然不滿意,因此找了剪輯師和主演愛德華·諾頓一起剪出了第三個版本,即為後來的公映版,導演託尼·凱耶對於製片方此舉非常不滿甚至想放棄導演署名或者用化名等方法來抵抗,但是影片最後口碑不俗,在IMDb上影片還曾排到第38位。

同樣的情況在華語電影市場上也時有發生,2011年張之亮的魔幻愛情電影《肩上蝶》就曾陷入“最終剪輯權”紛爭,導演張之亮因不滿發行方將自己原本120分鐘的電影剪輯成90分鐘而宣佈退出電影的宣傳工作,但影片發行方也表示之所以選擇90分鐘版本是為了市場發行考慮。

刪減?加長?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海上鋼琴師》| 解讀電影版本之謎

​▲《肩上蝶》海報

類似的,2012年《浮城謎事》上映前導演婁燁接到廣電總局的修改意見,建議模糊片中過於血腥的畫面,但婁燁拒接進行修改,後來放棄了影片公映版本當中的導演署名,可以說捍衛藝術的態度很剛了。

刪減?加長?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海上鋼琴師》| 解讀電影版本之謎

​▲《浮城謎事》劇照

此外還有《雙生》背後導演“被剝奪”最終剪輯權的情況,《大象席地而坐》背後青年導演胡波因堅守導演剪輯版而形成的一系列悲劇,無論國內國外,關於“導演最終剪輯權”的爭論其實一直在持續,那麼導演是否應該擁有影片的最終剪輯權呢?

在好萊塢美國導演工會《Creative Rights Handbook 2014-2017》當中明確指出“導演的剪輯權利是一定需要被保證的”,也就是說,無論是製片方還是發行方,都應該尊重導演對於影片的剪輯邏輯及手法,畢竟這還是一個創作者的事兒。

刪減?加長?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海上鋼琴師》| 解讀電影版本之謎

​▲摘自知乎tyler dai的回答

而至於“最終剪輯權”,其實如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基本上是看哪方強勢就按照哪一方的意願來,而最皆大歡喜的結局不過就是創作者與製片及發行方能夠達成一致,剪輯出一個滿足最大範圍需求的版本。

電影畢竟是一項集體創作的產物,無論導演、製片方還是發行方都是站在各自更專業的角度去評估影片的最終呈現形態,以期影片面世之後能夠收穫最佳的效果,並不是每一個導演都懂市場,也並不是每一個發行都懂創作,也正因如此才需要集體的合作。當然,如果最終“撕逼”撕不贏,那就多出幾個版本好啦,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需求,也是不錯的。

最後,拍sir仍舊希望,每一個創作者的付出都能得到尊重,而每一個製片方及發行方花出去的錢都能物有所值。

本文參考:

http://roll.sohu.com/20110706/n312624575.shtml

http://www.sohu.com/a/315868059_603734

https://baike.baidu.com/item/電影加長版/1265670?fr=aladd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