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嫁给爱情,就别去人民广场相亲角

在魔都生活过的人,一定都知道相亲界著名圣地,地表最强的“人民广场相亲角”。

那一排排撑开的各式雨伞遮阳伞上贴着一张又一张写满信息的纸片,字迹有工整、有粗放,有俊秀,有豪迈,还有的写得像印刷体一样端正。

坐在伞后面小板凳上的爷叔阿姨时而唠着家常交换着信息,时而仔细打量往来行人,像猎人一般寻找着狩猎目标。场面有种非常荒诞的迷幻感。

前段时间,人民广场相亲角一个月上了三次热搜,对于大龄未婚的小居来说突然就产生了好奇心。

这个地方到底有什么魔力?为什么这里总能“金句”频出为什么总能在这里碰见奇葩?为什么总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地引发社会热议?

1

“女生必须是“四大名校”毕业,工资不能太高,长得不能太漂亮”

上海一个阿姨来相亲角帮儿子找对象,开出的条件遭到一众网友吐槽。

她的儿子是老师,北大毕业,在读硕士。儿子要求女方须是北大、清华、复旦、交大这四所名校毕业的,否则谈不拢。儿子之前谈过数十次均未成功,大多因女方事业心太重而分手。

网友吐槽“说白了就是大男子主义,学历要高为了下一代,工资要低是为了巩固男人的霸权地位,将来结婚后要做个专职主妇。这一家人思想问题不小。有点思想的女性都不会找这样的人做老公。”

提条件没关系,总有条件好的姑娘。但是提的条件相互矛盾就很难了。

上名校,但要收入低,就不容易了,也不是没可能,如果姑娘是从事义务、救助类的工作,收入也不会高。

但是还要没自己的事业心,那就不太可能了!若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上什么名校呀!

2

“女人过了30岁就像郊区房”

34岁单身海归女硕士,带着自己优秀的相亲简历,

连续几个星期每天到人民公园举着广告为自己相亲。并由后面隐藏的摄像机记录下相亲角家长的真实反应。

每当大爷大妈知道她已经30多岁了,画风就会瞬间突变

“女人过了30岁就像郊区房,男人有钱也不会买?”

还有一位大爷更是说出了“女孩读书读得太多了不好”

这些男方家长看到简历后,唯一想问的就是年龄,你的才华,谈吐,气质他们并不在乎。

在乎年龄的本质是什么?

年龄就是生育价值,他们只在乎你的生育价值。你的思想,意愿,主见统统都不存在,也不重要。

你最好有个稳定的工作,最好四点就能下班,最好家里家务全包,最好他们要你生几胎你就生几胎。

你们的婚姻就是用来成全他们儿子,甚至是他们的人生(他们想抱孙子)。

3

“女人婚前没有同居史是不正常的”

还有一个87年的海归男,带着外国的朋友来到了人广相亲角。

其中一句“女生没有同居史是不正常的”

更是引发了网友们两极分化的讨论

有人觉得这个言论本身有问题

有人觉得男生说的没错啊

视频在这,小哥哥有些话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

END

想要因爱结婚,我劝你还是别去人广相亲角

来相亲角坐着的基本都是年纪超过60岁的退休人士,而来这儿“参观”的,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

相亲角就像一个大型菜市场,交易的是信息,交易的也是人。

这些老人心甘情愿把儿子女儿们当做货品,并且提炼了自认为的卖点,书写出来,供人选择。

而这儿既是买方市场,也是卖方市场,可以先产生“交易”(安排见面、交换信息),至于是否购买(谈恋爱),则是另外一个话题。

最可怕的是,你把相亲市场上大爷大妈的这种“把你当作物品,赤裸裸地在比对你的交换价值”的价值观当作自己的指南。为他们说的这些话,生气,焦虑,不安。

在这里相亲认识的人,大多都是为了应付家里人的催促。很难因为相爱而走到一起。

男人觉得,我约你出来,我付了约会的费用,就是付出了。但女人希望的是,虽然我们要坐相反方向的地铁回家,但是你愿意等送走我之后,再踏上你回家的地铁,而不是说一声“我这边地铁来了,先走了。”留女人一个人等着。

结婚哪能单凭吃了几顿饭,看了几场电影就随随便便决定?

既然已经拖过了大多数人结婚的年纪,那么就一定要找到自己想要的爱情,为了爱情而结婚。

找到一个性情相合,愿意付出真心的人。如果真的找不到,那就绝不将就。

学会自己爱自己,自己去追求想过的人生。

只有该结的婚,没有该结婚的年龄

衡量幸福的标准不是相貌

不是学历,更不是年龄

跟着自己的心走,这些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