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少拿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多与昨天比,效果会很惊喜的!

我们小的时候,总能听到父母说:

“你看谁谁谁,字写的那么好!你怎么就写不好呢?”

“隔壁家的谁谁谁,考试总是前三名,你啥时候能向她学习学习呀?”

我们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感受如何?

大家是否还记得?

现在,我们当了父母了,我们也会不自觉得对孩子说出类似的话语。

那么,作为孩子的他们,感受如何?

会比我们小的时候更好吗?

不会的。

现在的孩子更聪明,更敏感。

如果被父母呵护的太好,还会更脆弱。

所以,现在这一代,父母如果不断的对孩子说出这样的横向比较的话,对孩子的伤害是不容小觑的。

我们把与其他孩子对比的话,改成与孩子自身做对比的话。


比如:

这次考试,谁谁谁考了双百,你瞧人家多厉害啊!你要向她好好学习!

这次考试,你的数学比上次高了2分,不错,有进步,要继续努力哦!

这次考试,虽然分数没有上次高,可是卷面很整洁,字也有进步。一会儿吃完饭,妈妈和你一起分析一下丢分的原因好不好?

前两句话,你喜欢听哪一句?

第一句话,孩子会感觉:

我考的不好,妈妈不开心,妈妈更喜欢谁谁谁,因为她考了双百。

第二句话,孩子会感觉:

我考的还不错,比上次有了进步,妈妈很高兴。看来我的努力是有用的,以后我要继续努力。

第二句和第三句话都是与孩子自身做对比。

一个是真有进步的,一个是没什么进步的。

当孩子真的在试卷上没有看到进步,家长也要找到一些其他方面给予孩子肯定和支持。

这样,孩子心态好了,才能更加认真的分析丢分的原因以及改善方式。

一味的与其他同学对比、批评甚至打骂,对孩子找到解决/改善办法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背道而驰。

不同的话语,给孩子的导向是不同的。

1.

如果,常常说第一句话给孩子听,孩子会越来越自卑。

会觉得妈妈只喜欢学习好成绩好表现好的孩子,我做的不到位,妈妈会越来越不喜欢我。

为了让妈妈喜欢我,我要好好学习。

即使孩子这样想,去好好学习了,也是为了妈妈,而不是为了自己。

这时短暂的动力。

2.

如果,常常说第二/三句话给孩子听,孩子就会越来越自信。

他看到的是自己的变化,自己的进步。

他知道妈妈喜欢我,不会因为我考的不好而有所改变。即使我考的不好,妈妈也会帮我一起找原因,帮助我支持我。无论我学习好坏,妈妈一直会爱我的。我要好好学习,不是为了讨好妈妈,而是我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这样的学习,才是最大的动力,才是持久的动力。

在平时与孩子们的沟通中,我尽量将孩子的现在与昨天、与上个月、与去年做对比。

比如:

玥玥上幼儿园大班,开始写数字了。

1和2写完,回到学校,都得了三颗星,很开心。

可是写的第一页3得了两颗星,她不开心,对我说:“妈妈,我们班A、B、C三个同学都得了三颗星,我只得了两颗。

我说:“没关系啊,我们不和他们比,玥玥得了两颗星已经很不错啦。如果你也想得三颗星,那应该怎么做呢?”

玥玥说:“嗯~我继续认真写,写的更好看一些。

我说:“好呀!那今晚妈妈陪着你教教你,好不好?”

玥玥特别开心,特别认真的写完了作业。

第二天早上我送她去学校的路上,对她说:“玥玥,妈妈觉得你昨天写的3比前天写的进步很多呢,有好几个写的非常漂亮。”

玥玥说:“妈妈,那我今天就能得三颗星啦,是不是?”

我赶紧给她打预防针:“玥玥写的3确实有进步,可是进步的程度有没有到三颗星,妈妈也不知道。如果今天没有得三颗星,也不要难过,我们回家继续努力练习,向着三颗星前进,好不好?”

玥玥点点头说:“好!”

我对孩子的这种教育,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反馈,让我很开心。

昨天我带着孩子们去游泳,游完泳,七岁半的淏仔对我说:

妈妈,今天我们都很有进步。

妈妈的进步是:妈妈终于敢去深水区游泳啦,妈妈真棒!

我的进步是:从这头儿游到那头儿,中间可以不休息啦!”

我听了后,感觉非常欣慰。

我的横向比较教育方法,得到了好的反馈。

每天都努力的学习和生活,

每天都有一点点收获和进步,

每天都与昨天的自己作比较,

总是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心情该多好!

希望大家也能多让孩子与以前的自己做对比,多用纵向比较的方式说话;少与他人做对比,少做横向比较。

一年半载以后,孩子们的变化,也许会让你们大吃一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