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道”的思想早已经根植于每个国人的心中

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完善后,“道”的意义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学术领域,它丰富的思想内涵早已经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一、“道”是本原。“道”是天地万物的本体和来源,一切都是由道演化而来。宇宙万物之间既相生相克,又浑然一体。按照现代科学理论,我们可以从宇宙诞生之前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高的那一个爆发点中去寻找“道”的起源。

“道”是规律。“道者万物之奥”,就是说“道”中包含着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道”虽“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但一切事物都受到它的支配和制约,其规律是不可抗拒和不可违反的。否则“物壮则老,是谓不道”,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用现代观点来分析,“道”对“规律”的阐述,应该包括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部分。比如“道”对于万物生成、转化规律的探索;对生命极限的挑战,都与今天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而老子梦想中“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世界,绝不是唆使人与世隔绝。用无形又无所不在的“道”将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一个高度分工配合、不相争斗、不相干涉、各取所需的社会,不正是千百年来人们组成国家或“地球村”的最终目的吗?

三、“道”是法则。道家将“道”视为必须遵循的法则。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是说人们应该善于从已经发生的事实(古)中找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以驾驭现实(今),这就是遵循道法的具体表现。作为唯一延续了文化和宗族血脉的文明古国,审读历史,从中发掘祖先世代传承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是今天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四、“道”是辩证法。“道”是一个复杂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以阴阳转化为代表,中国的贤哲早于黑格尔等人近两千年就奠定了现代哲学中“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基础。“万物负阴而抱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与阳即是“道”的化身,它们相辅相成,相互转化,又最终回归于“道”,诸如有无、难易、祸福、强弱、刚柔、善恶等一系列矛盾关系,都可以用阴阳的对立统一加以解释。同时,大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运行的轨迹始终是一个圆圈。日月旋转,春夏秋冬……空间联系着时间,时间联系着空间,在“道”的时空里,一切都在周而复始地轮转。

五、“道”是生活态度。“道”离现实并不遥远,它就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从养生保健到为人处世的福与祸、刚与柔,乃至治国平天下,无处不见“道”的延伸。对于“道”的执着追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海一样深沉、宽广的大智慧。尤其是在充斥着各种似是而非的理念的今天,求道的目的将不再是成仙,而是帮助人们透过种种表象的诱惑去探求事物最简单、最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