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王鳳雅事件引爆網絡,事實卻出現諸多反轉

昨天有媒體報道了這麼一件事:

3歲的王鳳雅小朋友去世了,

死因是一種叫做“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惡性腫瘤。

這則悲劇在微博、朋友圈刷屏,引發眾多網友關注,600多萬人次閱讀,相關微博的轉發量已近 10 萬,評論超5000條。主要原因是公眾懷疑其家人延誤了王鳳雅的病情,拿著捐款給兒子看兔唇,卻只送女兒去衛生院掛鹽水。

小鳳雅與母親楊某

但是,王鳳雅還是因為病情惡化,確診僅僅8個月之後,很痛苦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網友@幸福桃子momo 公佈了王鳳雅去世的消息。

關於王鳳雅的經歷最早出現在,一篇名為《王鳳雅小朋友之死》的自媒體文章裡,大概內容是:年僅兩歲半的王鳳雅小朋友

然而,文章中所表達的一些內容,引發了網友大量“重男輕女”的言辭討論。

兔唇和惡性腫瘤孰重孰輕,唯一的兒子和快死的女兒孰重孰輕,楊美芹做出了選擇。但捐款的網友們得知了這個情況,立即爆炸了,微博用戶@作家陳嵐 選擇了報警,另一些網友去實地探訪,看看捐出去的錢是不是花在小鳳雅身上。

回顧治病全過程

2018年3月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張集鎮溫良村村民王某和其妻楊某,在網絡上貼出女兒雅雅的病情信息和照片,希望獲得好心網友的捐助。

2018年4月6日

大樹公益無奈發佈了尋人啟事,經過查找,發現楊某帶著小鳳雅已經回家,他們趕到了太康縣,確認了當時鳳雅還活著,在張集鎮衛生院。

2018年4月9日

住院憑證

2018年4月10日

微博大V@作家陳嵐在網絡上實名舉報,稱一位3歲的女嬰疑似被親生父母虐待,患了眼部惡性腫瘤的雅雅,被關在家裡不準吃喝,照片中,孩子特別虛弱,小小的手上有很多不明傷口。臉上的腫瘤,已經腫得比半邊臉都大了,還不停得在潰爛化膿,十分觸目驚心。

2018年4月11日

2018年4月12日

2018年4月13日

正在商討方案時,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現了,小鳳雅的奶奶搶走了志願者的手機,並開始毆打志願者,接著,其他家屬也參與了毆打。最終,志願者只能報警後無奈離開。

2018年4月30日

楊某還在手機上直播小鳳雅的病情,並呼籲大家進一步捐款,但那時的小鳳雅,已經奄奄一息。

2018年5月4日

確診僅8個月後,不到3歲的小鳳雅離開了人世。此後,多名網友質疑小鳳雅去世後,其家人所籌資金並未全部用完,並要求他們公佈籌集資金去向。

2018年5月24日

改編漫畫引爆網絡

改編漫畫引爆網絡,

網友們都憤怒了,

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

網友們對此事提出了強烈質疑:

王鳳雅家人是否屬於騙捐?

北京煒衡(成都)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法山叔 在微博中表示,如果目前網上披露的情況屬實,王鳳雅母親楊美芹不僅涉嫌詐騙罪,更嚴重的是涉嫌遺棄罪

再調查,網傳與事實不符

有網友發現,此新聞在4月已經有紅星新聞媒體進行了報道,和網上文章有一定出入。

5月24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聯繫到女童雅雅的爺爺,瞭解到一些與網傳內容不同的信息。

捐款額?僅募捐到3萬餘元 非網傳15萬元

據鳳雅爺爺稱,雅雅發病是在2017年農曆10月份,與網絡所說的去年9月發病並不相符。 雅雅確診後,家屬通過水滴籌發起兩次網絡募捐,募捐金額共計3.8萬餘元,而非網傳的“15萬元”。

此前,水滴籌工作人員曾告訴紅星新聞,雅雅母親楊某以個人名義在網上發起有效籌款2次,籌集到3萬餘元。

不幸的是,雅雅於今年5月4日不治去世,目前善款剩餘1000餘元,“準備交給政府。”

重男輕女?弟弟唇顎裂手術費用為嫣然基金提供

針對這點網絡質疑,雅雅爺爺稱:雅雅一共五姊妹,其中雅雅排行老四,患兔唇的是最小的弟弟飛飛(化名),非網傳的“哥哥”。

“這是在孫女生病之前,時間都對不上,根本不可能挪用網友捐款。”

“術前檢查和手術都是全部免費的,家屬只需要承擔往返交通費用和住宿費用”,該工作人員進一步向記者介紹。

詐捐?沒有挪用和詐捐 餘款準備上交

對於網絡流傳的“詐捐”和“挪用”說法,電話中,雅雅爺爺顯得非常生氣,“我現在已經崩潰了,全家都崩潰了!”

“我們沒有詐捐,沒有挪用,我們一定會討回公道的。”雅雅爺爺說。他還說,雅雅在今年5月4日不治去世後,所籌集的善款還餘下1000餘元,家屬準備交給當地政府處理。

王鳳雅躺在太康縣張集鎮衛生院的病房裡。

掛完號等待的中間,又來了六七個人,“對著雅雅拍,對著她媽拍,孩子折騰了一路,看著孩子受罪,雅雅她媽開始哭了。”雅雅的爺爺說,最讓他們受不了的是其中一個愛心人士的話,“說‘哭!哭得越痛捐錢越多’。”

而愛心人士告訴紅星新聞:“我當時拍照片的目的是讓關注的人知道事件進展。糾結哭不哭沒有意義,重點是他們要不要為女孩治病。他們也誤解了我的話。”

不過針對紅星新聞的這一報道,在知乎上也有網友對其進行了質疑。

楊美芹在水滴籌上以個人名義發起過三次眾籌,共募集了3萬多元善款。有爭議的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籌款平臺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楊美芹於2018年3月27日將第二次籌到的2萬多元提現,但3月30日又發起了第三次籌款。

楊美芹對此的解釋是,“籌款平臺要過小孩的照片和單據之類的,我也不太懂,不知道發對了沒有”。

最近:楊美芹清空朋友圈

現在,小鳳雅離世接近三週,楊美芹清空了所有的視頻、微博和朋友圈。

既然選擇了向公眾募捐求助,就必須接受監督,將眾籌得來的資金專款專用,並及時公佈資金使用情況。即使文化程度不高,在志願者和眾籌平臺的指引和幫助下,要做到這一點也不困難。

問題是,接受捐贈者如何使用捐款,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對其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規範,很大程度上要看接受捐贈者個人的道德自覺,因此長期以來,網絡募捐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捐款流向不明。近年來,騙捐事件多次出現,公眾的善心迅速被消耗,對網絡募捐的信任程度越來越低。

因此,網絡募捐平臺除了對用戶發起眾籌時進行審核,眾籌完成後,還應持續跟蹤監督資金的使用情況。按照民政部去年公佈的《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範》和《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範》,網絡募捐平臺對募捐信息作假、善款未專款專用負有監督責任。

在此案中,網絡募捐平臺關掉了楊美芹的第三次募捐,做了部分監督工作,但這顯然還不夠,因為平臺並沒有對籌款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跟進和監督,只是在用戶再次募捐時審核上一次募捐資金的使用情況。如果騙捐者打完一槍就跑,募捐平臺豈非連監督資金使用情況的工作也省了?

而這次事件最特殊的是,因病去世的王鳳雅是一個三歲的小孩,孩子的生命利益高於一切,眾籌資金到底用在哪了,必須查清楚。各方更要從這次事件開始,尋找一個合理而有效的解決方案。

如今,真相到底如何正在逐步的明瞭當中,但遺憾的是,這個年僅三歲的小女孩,已經離開了她短暫停留過的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