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转折完成从鱼到人的进化——先有蛋后有鸡

演化上的第四个大转折是先有蛋后有鸡。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争论一直困扰着人们,然而从鱼到人的演化证实,先有蛋后有鸡一点没错。四足动物诞生于泥盆纪晚期,到了石炭纪早期的中段,它们中的一些已经能在陆地上自如行走了,但是,它们繁衍仍需回到水中,或至少是在潮湿的环境,因为四足动物产下的是有胶质“外衣”的软卵,没有真正硬的外壳,不能保护卵,所以需要把卵产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为了适应陆地的繁衍,登陆的四足动物演化出了以“羊膜卵”来繁衍后代,这种卵被包裹在4层膜结构的襁褓中,包括卵黄囊、尿囊、绒毛膜和羊膜,从而能保护卵

化石记录中最早的羊膜卵属于蜥脚型恐龙,在三叠纪、侏罗纪交界时期的阿根廷、南非和中国都发现了羊膜卵。三叠纪晚期的恐龙化石见于云南的禄丰盆地等极少数地区,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化石在四川、云南和贵州都有发现,白垩纪时期的恐龙化石则多出现于中国北方的内蒙古、黑龙江和山东等地。在位于贵州西南部关岭县新铺乡的关岭生物群(形成于距今约22亿年的晚三叠纪时期),就有鱼龙、海龙和椭齿龙。

这些恐龙的蛋就是羊膜卵的一种,人们每天早上吃的鸡蛋也属于羊膜卵的一种,而乌龟、蛇和鳄鱼等爬行动物的蛋也都属于羊膜卵。从演化过程看,羊膜卵的出现远早于任何种像鸡的动物的出现。但是,和硬壳的鸡蛋不同的是,早期羊模卵的卵壳大概是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