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初恋最难忘?拍卖品总能拍出天价?得不到的永远在心头骚动?

初恋单纯而美好,许多人及时依然有了家庭,也对其记忆尤深。其实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精神出轨”了,而是因为人生来就带有的“蔡戈尼效应”。


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她让被试者做22件简单的工作,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从55倒数到17,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等等。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一般为几分钟。在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允许做完,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工作出现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做完实验后,在其开始不知情的情况下,立刻让他回忆做了22件什么工作。结果是记得未完成的工作比已经完成的工作要多。

这种现象我们就称为“蔡戈尼效应”。这种心理现象指的是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会让人们将一件事从始至终做好,不完成就会不解“心头恨”,如果中途被打断,就会对这件事念念不忘,记忆深刻。初恋就是因为带有未完成性,所以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对此念念不忘。

再来看一下拍卖会上的拍品。我们总是能听到某某拍品又被拍出了天价,被某某土豪收购的消息。其实拍卖会上的种种行为也体现出了“蔡戈尼效应”。

首先,拍卖品有一个完美的品相。在第一时间吸引住了你的眼球,使得你对此拍卖品产生了兴趣。此时,由于其他对此有兴趣的客户也会聚拢观赏,调动了你的竞买的意愿。拍卖品一般都是稀有品,拍卖会拍卖这件商品也是机会难得,你会对此对此恋恋不舍,企图跃跃一试。一旦到拍卖场上,“蔡戈尼效应”的作用就会在你身上显现出来,别人出了高价,你得不到,你心里的这件事就是“未完成状态”。这会使得你不停地重新修改自己的心理价位,“天价”拍品常常就是这样产生的。

此时想到了以前听到的一个小笑话,笑话里也有着这个心理效应的影响:以前有个小偷去偷东西,到了一户人家的房间里后才发现房间里有人,就偷偷地钻进床下,等着主人离去再行窃。这家屋子的主人是个秀才,深夜里点着煤油灯在苦背诗词。他每度三遍,合上书本再背一遍。无奈他记性太差,每次背到后面几句就背不出来,只好打开书本继续读。这个小偷听了好久,终于忍不住了,“突”的从床下面跳出来,跑到跟前将整首诗背了出来,“我听了四五遍就都会了,你怎么这么笨,还考试?”说完得意洋洋的走了。

其实这个也是因为“诗”的未完成性才使得小偷做如此举动。

生活中,当你看一部小说或是电视剧的时候,是不是经常熬夜看,最后虽然没能看完,只是太累了,才恋恋不舍的去睡觉?心里还会想,下面情节会怎么发展呢?心里念念不忘。

如果你日记写到一半,突然笔坏了,你是拿起另一只颜色不同的笔继续写还是去忙其他的事,过会再去买只新笔回来写?

蔡格尼克效应在生活中使人走入两个极端:一个是有强迫症,面对事情要一气呵成,不完成便死抓着不放手;另一个则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都拖拖拉拉,时常半途而废,永远无法彻底地完成一件事情。

这两种人都需要调整驱动力。驱动力过强,导致生活太紧张,没有规律。驱动力过弱,时常半途而废,则很难完成事情。生活中,适当的制作一张时间表,让工作中充满休息的时间,让生活丰富起来,不必过于紧张。意志力弱的人慢慢强化自己的意志力,先从小事做起。工作狂不要盲目去工作,找到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衡量事情做的必要性。

找到二者的平衡才是生活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