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这么久,终于在国内院线上看到一部真正的恐怖片

你还能想起上一次在电影院吓到你的恐怖片是什么时候吗?

国内各种笔仙碟仙粗制滥造恐怖片群魔乱舞。

国外优质恐怖片得不到引进。

期待没多久的国产恐怖片《中邪》又在五一撤档。

想在院线看到一部好的恐怖片对于内地观众来说成了一种奢侈的需求。

但最近院线上映的引进片《寂静之地》打破了这一僵局。

烂番茄新鲜度95%,观众喜爱度85%,在媒体影评和大众口碑面前都足够坚挺。

电影还得到了创作过《闪灵》、《小丑回魂》等故事原型的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称赞。

过硬的质量口碑成为了本片的票房保障。

1700万美元成本,全球收回3亿美元票房。同时也打破了国内进口恐怖片的首日票房记录。

从海报就能看出影片最核心的元素——不要发声。

上映前的宣传语即是“别出声,活下去。”

故事背景发生在未来世界,神秘外星生物降落地球,对地球上的人类展开屠杀,世界陷入末日危机。

怪物几乎刀枪不入,没有眼睛,但有着极为灵敏的耳蜗听力与移动速度,猎杀那些发出声响的生物。

而主角一行人则需要在万籁俱静的末日世界里保持沉默地生存下去。

不只是片中人物需要安静,作为观众的你同样也要屏息以待。

(嘘!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透)

因为不出声是这部电影的基本观影前提。

对于那些在电影院看电影大声嚼爆米花,接电话的人,以及熊孩子来说。

他们的末日也到了。

网友们纷纷见证了鸦雀无声的现场气氛。

与传统恐怖片不同,本片没有使用大段的吓人音效与背景音乐来惊吓观众。

影片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十分安静的状态。

爱看恐怖片的观众都深有体会,看到怪物的那一刻不是最吓人的。

怪物即将来临之前的等待才是。

本片则将这种等待发挥到了极致。

怪物在前半段中几乎没怎么露面,令人看不清真容。

但让观众知道怪物一直藏匿在黑暗中,随时可能出现在身边。

只要发出一点声响,怪物就会从黑暗中钻出猎杀动静来源。

通过出色的镜头语言运用,让观众同人物一起进入当下的环境中感同身受不敢发声。

时刻担心怪物出现的心理,始终紧绷着那根弦才是本片最惊悚的地方所在。

本片的出众之处在于营造出与观众的互动。

在片中多次出现了主角将手指放在唇前示意安静的意思。

这一举动不仅仅是在提醒他们的家人保持安静。

也在提醒屏幕前的观众不要出声。

让影院内的观众在没有事先交流的情况下共同建立起了一种无声共识。

让人自觉地去屏住呼吸,安静到甚至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声。

这就是本片塑造给观众的观感。

恐怖片以沉浸感氛围取胜。

如果说之前的《昆池岩》是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让观众感受环境的真实。

《寂静之地》则是拉屏幕前的观众入伙,和主角一起不敢发声。

本片导演在多处运用了希区柯克的“炸弹理论”。

用一个场景来讲述这个理论的大概。

房间内的两个人在桌前谈话,过了一会儿后桌底下的炸弹爆炸了。

这个场景并没有给观众带来什么悬念。

但换一种讲法,让观众事先知道桌底下有炸弹,然后房间内的两人在桌前谈话。

这一技巧让观众心理时刻处于紧张的状态。

担心那颗炸弹随时会爆炸。

整个场景气氛变得充满悬疑感而富有张力。

在片中多次出现了与理论中“炸弹”功能相同的物品。

影片开头,主角一家人在超市尽量安静地寻找物资,搜刮完毕后一家人准备离去往下一个落脚点。

而队伍末尾的小儿子贪玩将桌上的可以发声的玩具飞机拿走。

这个玩具飞机即成为了故事中的那颗定时炸弹。

让观众在后续的剧情中担心会在什么时候会被拉响。

只要还没到发生的那一刻,紧张感就一直萦绕盘旋在观众心头不散。

同时也因来临前气氛的蓄力,响声出现的那一刻恐怖指数直接达到高潮。

这还只是影片前期的开胃菜,片中主角一家人的住所房间内挖通了一个地下室。

连接到地下室的唯一通道是一段楼梯。

楼梯上有一枚无意中被布袋拉扯竖起的钉子。

并且给其不止一次的特写,加深了钉子在观众心中的存在感。

而片中的人物为了保持安静都是光脚走路,让这枚钉子相当于一颗重磅炸弹抛给观众。

自从钉子出后后,让观众全程都在担心片中人物会不会踩上去的焦灼心理。

不止如此,还有刚出生的婴儿、摇摇欲坠的谷仓铁门。

这些都成为了本片中的“定时炸弹”,接连考验着观众的心脏。

与此同时,还不要忽略了本片的最大“炸弹”——一直躲在暗处的怪物。

一有动静就会突然出现在附近的设定,成为贯穿全片的悬念所在。

在整个末日世界背景下,暗处的怪物就像悬在主角一家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无意中发出声响引来怪物。

那把剑迟迟不落下,就永远惶恐不安,让所有人连大气也不敢喘。

影片就将气氛保持在这种恐惧来临之前的节奏当中。

对于欧美的恐怖片我们一直有种刻板印象。

停留在血浆器官四溅,内容血腥暴力,配乐惊悚震撼,视觉冲击强烈的阶段。

这也是大多数欧美恐怖片的特点,但本片却另辟蹊径。

导演说过,最恐惧的东西是看不见的。

本片的怪物在大多数时间中都没有露面。

可以这样形容,怪物露面的次数和恐怖的程度成反比。

出现的画面越少,越给人带来未知的恐惧。

另一方面则是无声的设定。

恐怖片对于声音的运用不少是提高分贝,在这里则180度大拐弯,无声成了主角。

接近默片的表达方式,画面场景几乎由人物的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来推动剧情发展。

传统恐怖片经常让主角尖叫让观众意识到这有多恐怖。

而本片不能发声的设定让主角处于想尖叫但又必须闭嘴平缓呼吸的状态,让恐惧感更进一层。

导演显然也将以上的创新想法用扎实的镜头语言融入到影片的氛围制造中。

通过突破以往恐怖片的套路窠臼,给恐怖片这一类型注入了新鲜血液。

实实在在的票房成绩证明了本片独到之处的成功。

联想到国内在拍摄电影题材内容上的限制,可以从本片中看到全新角度的解决方案。

该片成型于导演想拍一部无声的恐怖片,概念先行。

剑走偏锋的创新想法让套路化的恐怖片推陈出新重焕生机。

没有鬼也可以拍得惊悚恐怖,本片就是披着一层科幻丧尸片的外壳来拍一部无声的恐怖片。

当我们在现有的条框规则中不固步自封。

同样可以,也能够拍出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