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群像,国产剧正流行新人设模式

看电视

大女主、大男主、群像、双男主、双女主等角色设定,相比以往经典男女搭配的设定,更能够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如今国产影视剧流行哪些组合模式?

文 | 狐狸勋

来源 | 影投人制片工厂

自古追剧看CP,一对兄弟一生基。

“双男主”设定的网剧《镇魂》,让万千少女纷纷入坑自称“镇魂女孩”,全然无视该剧质量的优劣,“巍澜”这对CP足够她们为这部剧冲会员、打call。

就连《扶摇》也被腐女们嗑出了“男男cp”,禁欲系医圣宗越和蔫坏系太子无极迷之配一脸,预计已经有一大批腐女正在赶来的路上.....

不得不说,近几年随着腐女的数量大幅增加,及女性地位、话语权的崛起,已经深刻影响着电视剧在人设方面的塑造。

纵观这两年火爆的影视剧,不难发现,大多数剧都在有意无意地制造“男男CP”,双男主剧逐渐增多。

不仅如此,大女主、大男主、群像、双女主等角色设定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相比以往经典男女搭配的设定,它们更能够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也是剧集圈层化的象征,不过这些元素与角色设定的兴起,对于创作者们来说却是一把“双刃剑”。

今天,本文就来盘点一下如今国产影视剧流行的组合套路。

双男主

代表作:

《镇魂》沈巍 & 赵云澜

《河神》郭得友 & 丁卯

《盗墓笔记》张起灵 & 吴邪

《心理罪》方木 & 邰伟

《灵魂摆渡》夏冬青 & 赵史

《白夜追凶》关宏峰 & 关宏宇

常用题材:

悬疑、盗墓、破案

上面提到,随着腐女数量的增加,为迎合女性观众的喜好,“男男cp”设定逐渐成为影视剧的标配。但事实上,双男主设置由来已久,《鹿鼎记》《绝代双骄》《天涯明月刀》《寻秦记》等基本都是双男主剧。

这些“双男主剧”基本都具备以下几点共性:在性格上一动一静极为互补,在能力上分则相互牵制合则威力无穷,在立场上以“兄弟情”、“死对头”两种为主。

纵观近两年受观众喜欢的双男主剧,性格、能力设定上基本无变动,但在立场的设定上却摒弃了“死对头”的设定,大多以“兄弟情”为主,充分满足了屏幕前腐女的幻想。

最主要的一点是,与之前的双男主剧相比,如今最大的变化是两位男主角大多不再有单独的CP线,或者仅一方有,但一般不会占据大篇幅表现。

优势:

相比传统男女主模式,双男主的设定不再局限于男欢女爱的情感矛盾中,在剧情方面有更大地扩展空间,更专心于故事的刻画和铺陈。

劣势:

因为双男主剧大多以悬疑、破案题材为主,所以需要编剧有极强的故事架构能力,其次,如何准确找到双男主之间情感的平衡点也十分重要,过则无法过审,浅则观众无感。

双女主

代表作:

《七月与安生》七月 & 安生

《青蛇》白蛇 & 青蛇

《还珠格格》小燕子 & 紫薇

《情深深雨濛濛》依萍 & 如萍

常用题材:

爱情

与双男主剧相似,双女主剧在人物性格塑造上也以一动一静为主,无论是早期的《还珠格格》还是最近的《七月与安生》,一个乖巧一个乖张,戏剧性十足。

不过从题材方面来看,双女主剧可发挥空间不大,基本跳不出爱情框架,剧情大多都是“共同爱上男主,从友爱到撕X”的套路,如《七月与安生》《情深深雨濛濛》等,观众对此套路早已烂熟于心,无法产生追剧热情。

而且双女主剧无法像双男主剧一样打着兄弟情的旗号讲“爱情”,“百合”还属于极小众的亚文化领域,相较于“耽美”来说,没有那么多受众进行自来水营销。所以从数量上来看,双女主剧远远不足双男主剧。

优势:

随着女性地位的崛起,双女主剧未来前景可观。虽然双女主剧目前局限于爱情题材中,但也是其突破桎梏的关键,如今的影视剧追求创新,谁先玩出创新谁就是赢家(前提是剧作精良)。

或许我们可以参考最近BBC推出的双女主惊悚犯罪剧《嗜血娇娃》,毒舌接地气的机智女特工+精致乖张的美艳杀手,打破固有的爱情题材,将双女主也用于悬疑、探案题材上。

劣势:

观众没了cp可以嗑,对于剧作的要求就更高,单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两女主间关系的掌控、故事线脉络的把握都十分考验编剧功底。

群像

代表作:

《奋斗》

《爱情公寓》

《人民的名义》

《欢乐颂》

《一起同过窗》

《夏至未至》

《归去来》

常用题材:

现实主义、青春

早期的《金枝欲孽》《奋斗》,去年爆红的《人民的名义》《欢乐颂》等都属于群像戏。尤其近几年随着“现实主义题材”的回归,越来越多的剧集中开始添加“群像元素”:多以配角戏份增多、人物故事线更全的方式呈现。

一般来说,群像戏没有男女性别上的界定,像《奋斗》《爱情公寓》《归去来》等基本呈现男女杂糅,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但随着剧集圈层化爆款时代的到来,群像戏未来将会逐渐细分性别。如《人民的名义》属于男群戏,里面的女性角色虽然承担一定的故事线,但还是辅助于男性角色;再如属于女群戏的《欢乐颂》,以四位女性为主,男性角色起到辅助作用。

相比以往经典男女搭配的设定,群像设定更能全面体现个人的成长及时代的变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有不少以群像设定为主的现实主义题材剧涌现。

除此之外,近几年群像设定也频繁出现于青春题材剧中,如《一起同过窗》《夏至未至》,包括《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也大量增加了配角戏份,不同性格、不同青春,更能让观众找到代入感。

优势:

群像的人物设定对于展现“现实主义”来说事半功倍,不仅能够让人物变得更立体鲜活,副线剧情的巧妙设计也让剧集变得更复杂多彩,也能够让每个观众都能通过剧中不同的人物找到代入感。

劣势:

群像剧不同于传统单个人物设定,多主角意味着多主线,如何理清复杂的关系脉络?如何让不同人物不同事件合理的进行串联和推动?如何平衡主配角戏份比例?如何在群像下精确展现每个人物的变化?

这些对于编剧的写作能力、导演的拍摄功底和演员的演技都是极大考验。

群像戏,拍好了很出彩,拍不好就是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