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进入利益相关方的关系管理

企业如今进入了一个全面利益相关方时代。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越来越难以满足,投资者要求企业有更大程度的财务透明,员工希望企业将自己视为合作伙伴而非普通的劳动力,监管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则希望企业能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且希望了解企业营运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和环境影响,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发生时,开始考虑是否认同这家公司所代表的社会价值观念。

另外,在雇员、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投资者和政府监管机构这些传统利益相关方之外,正在出现一些闻所未闻的、代表各种民间利益的组织。

企业同利益相关方关系的管理,最终目的并不是要让人人都喜欢,也并非无条件满足任何要求,而是以有效和创新的方式,确保企业更大程度地透明和公开,更多地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合作,以使企业能够在一个良性和相对友好的环境下发展和壮大。

联合利华在印度尼西亚同一家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使其很好地赢得了利益相关方普遍的支持和认可。印尼在20世纪80年代是世界银行推行的一个经济发展典范,然而90年代后半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之受到了沉重打击。联合利华等跨国公司在此期间却依然保持高利润率增长,因而受到了媒体和政府的猛烈批评,被视为一家对印尼不愿承担责任的外来公司。

针对这一情况,联合利华同一家名为Oxfam的公益机构合作,对该公司业务在印尼社会和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建立在相应的成果基础上,联合利华调整了其供应商网络,强调同占其网络84%的印尼国内供应商的长期合作。

利用其高效的库存系统,使其产品能够通过180万家小型零售摊点进行分销,在此过程中创造了18.8万个就业岗位。同Oxfam的这一合作,使联合利华获得了一种如何发挥社会影响的新视野,一套新的业绩评价指标,并加深了同印尼社会各阶层的互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