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夫妻同道,成就歷史文化偉業

李清照的詩詞以婉約細膩見長,曾經震撼過多少曠男怨女的心旌,又豈知背後有著夫妻志同道合的動人佳話呢!

李清照與趙明誠都出身於上層社會家庭,受過良好的家庭薰陶,但家庭並不很富有,婚後生活比較清苦。但是卻阻擋不住兩人對書畫金石的熱愛。

相國寺是北宋汴京最大的廟宇,也是令人矚目的文物交易場地。每逢趙明誠告假回家,夫妻二人就攜手來到這裡,經常留連忘返,為了把古文奇字、古玩書畫珍藏起來,他們不惜把為數不多的生活費用全部花光,有時,攜帶的錢不夠了,他們寧可脫下身上的衣服做抵押。

有一次,他們見到一副《牡丹圖》,愛不釋手,但是賣者給了個天價,二人決心買下。但是東湊西拼,也遠遠不夠,為此,他們感嘆多日。


逐年積累,他們家幾乎成了古玩店。後來,趙明誠的父親做了丞相,親朋好友中有人在館閣任職,李清照夫婦有機會見到更多的亡詩、逸史、文物等,他們就盡力撰寫下來。在鄉間十載的隱居生活中,夫妻二人含辛茹苦,共同致力於金石學的研究,他們蒐羅到的古物、所記載的素材,所見所聞,都成為重要的著作依據。

雖然因為購買史書等耗費巨大,李清照已經窮得“食去重肉,衣去重採,首無明珠、翠羽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但是二人覺得精神生活充實,自得其樂。


趙明誠的過早去世,對李清照是個沉重的打擊。李清照在慼慼慘慘悽悽的氛圍裡,帶著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在殘燈之下,秋雨聲中,忍著悲傷,歷越數載,以極大的毅力,修正、整理、補充趙明誠沒有來得及完成的《金石錄》,李清照秉筆寫下一往情深的《金石錄後序》。

他們留給後人不僅是一座歷史文化的豐碑,也是令人敬佩的道德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