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有人反对拾荒者进图书馆,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2008年9月,杭州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每天,图书馆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读者——拾荒者。他们背着一个装满矿泉水瓶的脏麻袋,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穿着不太整洁的皱巴巴的衣服,身上甚至还有一点异味。

韦思浩老人就是其中的一员,76岁的他几乎每天都会来图书馆看书。虽然图书馆并没有对他做出任何要求,但每次进馆前,韦思浩老人都会把捡来的杂物放在图书馆门口,然后把手洗干净,才开始看书。

|每天都来图书馆看书的韦思浩老人|

可有些人看不起拾荒者,他们嫌拾荒者脏、身上臭,觉得不应该让他们进图书馆看书。曾经有读者找到图书馆馆长,说让乞丐和拾荒者进馆是对其他读者“不尊重”。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馆长说出这番话其实需要莫大的勇气,虽然人人都说每个人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做到平等对待他人,很少有图书馆能够无差别地向社会大众开放。拾荒者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受尽了白眼、吃尽了苦头,但馆长的这番话让他们感受到了善意,知道自己并没有被社会遗弃。

|老人进图书馆看书前,会把手洗的特别干净|

虽然捡废品的生活很辛苦,但韦思浩老人还是每天都坚持去杭州图书馆看书,直到他出车祸不幸去世。人们整理老人的遗物,发现了数十张捐资助学凭证,还有一份签字的遗体捐赠志愿表。

|资助的学生给老人寄来的感谢信|

他是拾荒老人,也是一名人民教师。1958年,韦思浩毕业于当时的浙江师院中文系,此后在东阳市万苍农中、浙江省医药学校、杭州市朝阳中学(现为夏衍中学)任教。

退休后,韦思浩在杭州独居,虽然每月退休工资有5000多元,但他生活俭朴,住的是毛坯房,除了一张木板床外没有家具。但是在公益方面,老人却十分大方慷慨,他把大部分收入都捐出来资助穷孩子。平时更是省吃俭用,每天捡些瓶瓶罐罐卖钱攒钱,就是为了多帮助几个孩子。

2015年,77岁的韦思浩老人因车祸去世。老人的故事温暖了一座城,感动了一城人,他被网友赞誉为“最美拾荒老人“、“精神世界的拾荒者”。

韦思浩老人的故事被广泛报道后,爱心人士与爱心企业通过网络众筹的方式为老人建立了一座铜像,如今这座铜像被立在了杭州图书馆中,而筹得的多余善款被用作成立“温暖阅读推广专项基金”,去资助更多贫困的爱书人。

|为韦思浩老人立起的半身像|

向流浪汉敞开大门的图书馆馆长,让像韦思浩老人一样的拾荒者感受到了温暖;默默资助贫困生的韦思浩老人,让没钱读书的穷孩子们感受到了温暖;被老人的品格感动而捐款的人,又让整个社会感受到了温暖。冥冥中,仿佛有一条隐形的链条传递着爱,让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