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轮回,质押风险“背了锅”?

三周年A股股灾重现,让我们自上而下看看市场三年来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首先是指数表现,在同期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上涨甚至新高的同时,A股指数却熊冠全球,成为唯一下跌的市场!

三年来国内外各大指数市场表现

再看行业板块,说来心塞,中国的GDP从2015年68万亿升至2017年的82.71万亿,但两市28个一级行业(申万行业)中,仅有食品饮料(+57.28%)、家用电器(+10.73%)和银行(+10.26%)三个行业上涨。而10大牛股中,绩优股居多,三年茅台涨幅超250%,前十名中白酒家电股占据三分之二。

三年来十大牛股市场表现

再看个股,这三年来,IPO堰塞湖消失了,新经济下独角兽出现了,沪深港通、沪伦通以及入摩让A股空前开放。然而从个股表现来看,2747只个股90%下跌,平均跌幅为44.45%,超过60%的股票跌幅超过50%,总市值更是从71万亿降至54万亿!

三周年过去,A股却创下了阶段新低。这说明,制度不够健全、投资者结构特殊、诞生仅30年的中国资本市场要走的路还很长。

质押风险"背了锅"?

前几天质押平仓的"地雷战"也正式打响,一个端午小长假过去了,触及平仓线的个股数量,也由节前的482家变成今天的585家,上升超过100家!

具体来看看最新触及预警但尚未触及平仓的前20只个股状况:

距离平仓仅"一步之遥"的前20只票

尽管这些被预警的公司距离平仓仅仅一步之遥,但从质地来看,这里头有一半个股市盈率从绝对值来看,估值并不算高,而从业绩来看,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亏损公司,但绝大多数甚至可以用"业绩亮眼"来形容。

错杀?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些存在质押风险的公司中也不乏优质公司,是否可以解释为:错杀?

这里,有两个关键因素:

1、风险主要来自于基本面的崩坏还是诸多短期事件干扰?

其实,过去几个月A股走弱源于事件性因素而非基本面变差。从基本面看,全部A股16年/17年/18Q1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6.3/18.4/14.4%,恒生指数成分股16年/17年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4.9/28.1%,两边市场基本面表现都不差。

然而A股和其他市场上市公司股价出现了明显分化,原因在于港股由基本面驱动继续走牛,而A股则不断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国内去杠杆等因素影响,市场情绪面和资金面变差。

2、当前估值水平是否有进一步下杀的动力?

当市场估值水平已经回到2016年1月27日上证综指2638点时,反映市场在考验过去两年来L型一横的宏观经济背景,从市场调整性质来看,这次下跌是对2638点以来上涨的回调。16年1月底2638点以来上证综指最高涨到3587点,上涨949点,目前最大回撤为579点,已达到最大涨幅的0.61(超0.5),市场回调空间已经比较充分。

而上证综指、万得全A、上证50、沪深300、中小板指目前 PE已接近上证综指2638点时估值水平,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目前 PE低于上证综指2638点时估值水平。因此,从市场调整幅度以及估值的回调程度来看,不具备进一步估值下杀动力。

中美贸易摩擦实质是中长期经济博弈,推动国内经济改革才能减缓中长期担忧。去杠杆背景下信用违约将是常态,整体风险可控。

既然市场有底线,估值合理不再是主要矛盾,磨底多来自事件性扰动。只要监管层不放任质押风险进一步转化为金融风险,实施点状爆破。那么从策略上,待下跌动能衰竭时,方可择机而动,捡起被错杀的"便宜"绩优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