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半年盘点|“上半年”在创造机会,“下半年”才是战场

导读:站在2018年刚过半的时间节点,回顾纪录片行业——有各个层面更强力政策的推出,有传统纪录片人集体拥抱视频网站,也有不少作品的创新突破了纪录片的边界……我们远不必去评论是否已经到了纪录片的黄金时代,但这至少是个充满各种机遇、挑战的时代。

文 | 小铁

半年大事记,尝新是主流

▶︎1月1日,《如果国宝会说话》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以文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让文物“活”起来,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用新的方式表达了对中华文化的致敬与解读。

▶︎1月6日,纪录片《水果传》在安徽卫视和各大视频网站播出,它摒弃厚重和宏大意义的表达,单纯地去讲述水果的前世今生。节奏明快、色彩亮丽中又充斥着有趣的知识与神奇的发现。互联网统计数据显示,《水果传》的受众群体中,35岁以下用户占96%,35岁以上用户仅4%,它也提出了如何让纪录片更加吸引年轻人的新思考。

▶︎2月19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但开播没多久,豆瓣评分从刚开播的8.6分骤降到3.8分,与前两季的评分9.3分、8.4分低了超过一半。《舌尖3》口碑坍塌,直接拖垮了国内最火的纪录片系列,将《舌尖上的中国》这档引起广泛关注的美食类纪录片拉下神坛。

▶︎3月2日,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上映,累计票房达到4.79亿,它创造了新的纪录电影票房,也维持了院线电影升温的趋势。进入电影院的纪录片直接面向观众需求,内容也直接受到市场检验,这对于纪录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过去一年院线纪录片的不俗成绩也让内容行业看到观众对记录片的真实需求。

▶︎3月5日,纪录片《创新中国》播出,这是世界首部利用人工智能模拟人声完成配音的大型纪录片。它关注中国和世界前沿性科技成就,在创作手法上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我国著名播音员李易的声音。不仅呈现出中国创新实践的浩大,还将镜头对准推动中国创新的个体与群像。

▶︎3月27日,纪录片《中国老总》在东方卫视播出,不是财经访谈,也非事无巨细的人物传记片,《中国老总》以讲述人物为核心,意在将企业家还原为时代变迁中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揭示其少为公众所知的面相。它也是纪录片进上星综合频道黄金档的又一代表。

▶︎4月14日,《传承》第二季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它撷取了35项传统文化技艺,讲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故事,把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后续IP开发提到了新的境地。

▶︎4月18日,《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发布会暨“国际视野下中国纪录片产业与传播论坛”在京举行。《报告》追踪纪录片年度动态,从总体格局、频道栏目、产业、新媒体等层面分析了2017年世界纪录片发展趋势,并针对2017年年度动态特设纪录电影与国际传播章节,力求为中国纪录片行业提供前沿展望与专业思考。

▶︎4月24日,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发布《关于推荐2018年度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参训人员和创作选题的通知》,计划于4月至9月组织实施2018年度的纪录片人才扶持计划。扶持计划预计在2018到2020年分三年完成,计划累计扶持100名创作思想端正、业务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纪录片人才,扶持创作15-20部展现江苏人民通过奋斗追求幸福生活的现实题材纪录短片。

▶︎5月3日,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和最现代的电视技术,加上艺术追求结合起来,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该片前后期以4K全流程拍摄、制作,并大量运用三维动画和特效设计等艺术手段,吸引了众多青年观众的关注。

▶︎5月10日,腾讯旗下企鹅影视与英国BBC签订了为期三年的深度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企鹅影视和BBC将会在联合制作、内容开发、商业授权、推广发行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打造内容丰富、类型多元的精品纪录片。

▶︎5月28日,第三届新鲜提案大会在苏州开幕,《他乡》《家书》《城市梦》等20部提案入围。在为期三天的新鲜提案大会上,20部入围提案创作者将进行限时提案,同时大会还会围绕“人工智能”“科学纪录片”“纪实影像的社会影响力”等话题举行一系列对话活动。

▶︎6月12日,“走近年轻人 记录新时代”纪录片论坛在上海电视节期间举办。第24届白玉兰奖纪录片评委和央卫视及新媒体平台的纪录片创作代表,围绕新时代下的纪录片创作进行了探讨。

▶︎6月1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实施“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的通知,“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目前规划从2018年到2022年,开展编制百部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工作;扶持“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创作;扶持“记录新时代”中国梦短纪录片创作;扩大国产纪录片播出需求;实施纪录片人才培养工程;实施纪录片海外推广计划等具体工作,从而以“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为载体,推动纪录片产业繁荣发展,增强国产纪录片传播力影响力。

▶︎6月14日,在第24届上海电视节上,原《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以腾讯视频副总编辑身份亮相,加盟后将负责腾讯视频平台所有纪录片工作。他还同时兼任稻来纪录片实验室负责人和《风味人间》总导演。

优酷也在最近成立了纪实中心,李炳担任优酷纪录片板块掌门人。视频网站也在探寻如何让纪实内容更加年轻态,同时也将大胆探索纪录片产业化的边界。

黄金时代的“机会铺垫”

2018年上半年,中国纪录片依然在平稳前行的基础上高速发展,国家政策持续关注并支持纪录片的制作与传播,其中主旋律纪录片依旧是政策支持的重点项目。

在内容与主题上,经典IP的影响力不再成为“万能灵药”,其他各种题材纪录片也全面开花。社会自然类、科技探索类纪录片也有了新的创作土壤,而变得兴盛。在形式上,微纪录片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纪录电影也创造了票房新高峰,未来也值得期许。

同时,纪录片与其他影视内容形态的跨界进入成熟期,小众走向大众的道路有了新的尝试。从整个纪录片行业来讲,各方资源不断融入,媒介不断融合,行业更加开放,新的纪录片产业业态正在逐渐形成。此外,中国纪录片与国际接轨的需求也逐渐显现,中外联合制作影片、推介中国优秀纪录片在国外播映,都是中国纪录片为走向国际所做的努力。

纪录片市场在过去半年的表现不仅体现于内容的优质化,也体现于传播渠道的丰富发展,为纪录片内容创造了不断优化、更贴合观众需求的良性环境。不管是业界、学术界都对新媒介和年轻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它们的“出众”给纪录片带来了更大的传播机会和IP培育机会。

能够看到,整个上半年,纪录片行业更多的是在铺垫,为人才、作品的推出做新的尝试。但如何利用好政策、各大平台调整的机会,既能创作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又能提高整个产业的盈利能力,还能在国际传播上更加与国际接轨,则是整个下半年会看到的热闹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