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之城科尔多瓦,双宋蜜月胜地,小众又浪漫~

只可惜,安达卢西亚的这颗珍珠只在五月绽放。

安达卢西亚的遗憾

毫不犹豫的把科尔多瓦纳入行程,是因为它曾是西欧最大的城市,曾经是伍麦叶王朝的首都,曾是《权力的游戏》取景地,和塞维利亚、格拉纳达并称为安达卢西亚的三颗珍珠

双宋(宋仲基&宋慧乔)的蜜月之地也选在科尔多瓦,并在一夜之间获得90多万赞,刷爆了ins。

然而,科尔多瓦之行却留下了不小的遗憾:7月的科尔多瓦比塞维利亚和格拉纳达还要任性,绝大部分商店都关闭休假了。而且我们也错过了它5月的庭院节。

这个庭院节有多重要呢?

错过了科尔多瓦的庭院节,就等于错过了科尔多瓦80%的美啊!

为期两周的庭院节期间,科尔多瓦的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的庭院里摆满鲜花。整座小城都色彩缤纷,清香四溢,名副其实的

鲜花之城。如果哪家的门前有patio(庭院)的字样,那游客们就有眼福了,说明这家主人对自己种植的鲜花感到非常满意和自豪,诚邀游客一起赏景畅聊呢。

在网络上搜索到的图片如下(图片来源见左下角水印),开满鲜花的欧洲小镇,真是少女心爆棚啊~

在去科尔多瓦之前,我们还是抱有一点侥幸心理:虽然错过了庭院节,应该还是会保留不少鲜花装点这座城市吧。然而,现实还是赤裸裸的打脸了!木有花啊......

作为各大旅行网站推荐的必游之地、大名鼎鼎的百花巷,只有零星几盏鲜花挂在窗台上,失色不少,兴味索然。分分钟让我怀疑是不是去了一个假的百花巷。

常说旅游有淡旺季之分,不无道理啊!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如果只在科尔多瓦待一天时间,那就必须要来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了。

Q:什么?西班牙竟然还有一座这么有名的清真寺?

A: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是摩尔人占领西班牙后,在科尔多瓦的天主教堂上修建了一座清真寺。在当时,对于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穆斯林教徒而言,这座清真寺的神圣地位仅次于麦加和耶路撒冷。

西班牙天主教徒统一伊比利亚半岛之后,忙着在各地改建摩尔人留下来的伊斯兰建筑。在改建科尔多瓦清真寺时,仍保留了原有清真寺的主体结构。虽然清真寺最终改造成了科尔多瓦大教堂,但仍习惯称其为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一进入教堂,就看见850根红白相间的马蹄形廊柱整齐排开,层层叠叠,颇有气势。廊柱环环相扣,延绵起伏,仿佛遇见了满天的彩虹。

除了马蹄形廊柱,拱门上精美的伊斯兰雕花和纹饰都得以保留。随着时间的推移,虽不再鲜艳如初,但更添耐人寻味的沧桑味道。不经觉,真以为自己到了某座古代清真寺。

天主教徒在改建的过程真真体现了西班牙人的智慧、权衡之术和爱惜之心:他们并没有一味拆除,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了天主教的元素。例如,马蹄形圆拱之下,随处可见的基督教浮雕绘画,和耶稣圣母像。

当然,如果你觉得天主教徒在改建清真寺过程中,只是一味沿用原有的穆斯林设计,而有一些偷工减料敷衍了事的嫌疑,就大错特错了。

无论是唱诗坐席的浮雕,还是拱顶的装饰;无论是宗教圣器,还是绘画;无论是人物雕塑,还是彩绘玻璃,都精致动人,见微知著。

其实,以彼时西班牙王国的国力,想要建造一座纯天主教堂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清真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工程,既要合理利用原有构造,又力求不要生硬堆砌使得1+1<2。

哥特式拱顶、主礼拜堂和副坛、天主教雕塑、伊斯兰雕花、红白相间的马蹄形廊柱...这些多宗教的元素和谐相处,既保留了原有的特色,又不失主教座堂的庄重肃穆,也着实让人啧啧称奇,不由感叹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对彼此宗教艺术的欣赏和尊重。

诚然,科尔多瓦的主教座堂,不如其他西班牙教堂一般金碧辉煌、让人瞠目结舌。但却因为一份鲜明的异域特色,而独树一帜。

多瓦古罗马桥

多瓦古罗马桥,《权力的游戏》瓦兰提斯廊桥的原型。古罗马桥修建于2000年前,见证了罗马人、摩尔人、犹太人、西哥特人纷沓而至,交替变更。

古朴雄健的大桥和城中的建筑交相辉映,透着浓浓的中古气息。

站在古老雄伟的城门之前,思绪恍惚,仿佛一下跌入了时间隧道,瞬间穿越回2000年前。代入感如此强烈,难怪《权力的游戏》会在此取景。

不赶时间的话,可以在此坐等夕阳。古朴的大桥,在金色阳光浸染下,愈发熠熠生辉。

结语

比起塞维利亚和格拉纳达,科尔多瓦保留了更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风格,更浓厚的穆斯林风情,能够真切的感受到700年前,一座真正的阿拉伯哈里发国城市究竟是什么模样。

但是,为了不错过科尔多瓦80%的美,和少女心的浪漫氛围,一定要挑5月的庭院节来访啊

满城的鲜花,该有多美啊!不说了,我要去哭会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