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时期史诗级猛兽之霸王龙

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平均约7.6吨),最重14.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米。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霸王龙的属名在古希腊文中意为「残暴的蜥蜴王」,种名在拉丁文中意为国王。有些科学家认为亚洲的勇士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是暴龙超科的第一个有效种,而其他科学家则认为特暴龙是独立的属。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暴龙科的种已被提出,但它们多被认为是暴龙的异名,或被分类于其他属。

霸王龙位于白垩纪晚期的食物链顶端,当时北美洲的各种恐龙基本上都可以成为它的捕猎对象,有时它们也会攻击像阿拉莫龙这样的长颈食草恐龙。肿头龙由于体型较小一般不在霸王龙的食谱里。甲龙很少被霸王龙捕食。当时分布在北美的其他一些肉食恐龙例如矮暴龙等可能与霸王龙产生一些竞争,但却远不是霸王龙的对手。霸王龙身长达11.5-14.7米,身高4—6米,体重最重可达14.85吨。科学家们曾一度无法明白霸王龙何以长得如此之大,因为一些科学家认为,恐龙在一生中生长速度都很缓慢,就像其他的爬行类动物一样,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长寿的霸王龙“苏”也只活了28岁。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学者埃里克森在对霸王龙化石的研究中发现,霸王龙在发育阶段有一个快速生长期,在这期间,生长速率相当高,每天几乎能长4斤肉。这种暴发性的成长,使得霸王龙能在短时间内长就庞大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