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深渊的声音正逐渐摧毁你,想象你现在的困境,看完会豁然开朗

张威威/文

凌晨一点,突然压抑不住写文的冲动,仅此献给正在困难之中的人,不限年龄,或许对你有帮助。

声音一:在等一分钟和再等一分钟。

一字之差,像是一条巨大的鸿沟,不知道有多少人无法越过,跌进深渊之中。为何会这样说呢?笔者将“在”和再“两字拿出做比较,在和等组合起来,其实笔者理解的是一种期待,像是运动选手,在等裁判一声令下,蓄势而行。而再等,笔者理解为的是,一种妥协。这是一种向内心的恶妥协。

人性的七宗罪将淫乱、暴食、懒惰列为其中的三种罪,而人性又总是向这三种原罪妥协,进而逐渐将人拉入深渊,就好似人人都知道过度的淫乱是错误的,暴食是有害的,懒惰可能造成一事无成,于是在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下,恶魔不会直接将你一下子搞死,而是引诱你逐渐的堕入深渊,它会逐渐的打破你的理性思维,编织各种借口,来隐瞒你是懒惰者、淫乱、暴食…的身份,直到把你真正拉入深渊中。

说完了上面玄而又玄,让人看起来会晕头转向的话,不如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解释,这个案列不用别人,就笔者自己以示众。以笔者饮食为例,过去的饮食,面对爱吃的食物,往往会忍不住多吃一点,哪怕会感觉到很饱,但是内心却不停的说,再吃一口,事情虽小,但是此时却出现了两个声音,一是理性下的心声,它告诉你,吃是不对的,节食是有理可循的,而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另一个声音,它告诉你,再吃一口影响也不大,就这样为自己成功的找了一个借口。

除了上面的小例子,于此有关的例子还有沉迷游戏和短视频等,有些人会对自己说,我只玩一把游戏,但是到头来,一个下午过去;有些人会说,我只看十分钟的短视频,于是一天过去了,以前所说的仙界一天,地上一年,现在在欲望的支配下,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仅此笔者提醒大家,知行不一必自毙(笔者所说的知,非个人主义下的知道。)

声音二:它是对的,它是错的,集体主义下的捆绑。

《乌合之众》这本书写的很有意思,和中国的传统观念不同,书中隐喻三人成虫。在集体中,人极容易被煽动,个人的思想容易被左右,进而失去思考的能力。在当今的网络中,一种新的乌合之众出现,他们以各种身份,活跃在各大平台,如微博、微信…...

很多人都说网络时代下,透明度逐渐的提高,但是海量的信息下,人们很难准确的去识别哪些是对哪些是错,它不像传统的纸质报纸那样,报道的内容都是经过甄别的,如今的自媒体浪潮中,真假信息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再加上一些商家不择手段的谋取利益,虽然很多信息被披露在网上,但是单凭我们个人,却如同大海捞针。

于是,当一个信息被披露出来的时候,人也很难辨别真假,在印度有这样一个广告,内容讲述的是包租婆及其恶劣的对待租户,并且这种行为还被发布在网上,一时间网上讨伐声一片。而实际上,包租婆是一个很好的人,而一个被断章取义的视频,却将好人包租婆变成恶人,这样的操作,在中国也屡次发生,甚至在近年,一些网友更是间接的逼死鲜活的生命。

所以看似开放的网络,实际却带着腥味,来自于集体主义下,非理智人的煽动,意志不坚定者的跟随,集体浪潮下的覆盖。

声音三:吃糖多了会坏牙,甜言听多了脑子也容易不好使。

对一个人的夸赞是对是错?这个是无法具体来衡量的,但是可以知道的是,甜言并非良药,过度的只会让你坏掉,就好像化肥施多了,庄稼也返回成长不好一样。当你被人一次夸赞时,你会因此自信心暴涨,工作学习和行事的积极性更高,但是长久以往的被夸赞使,它也可能会让一个人膨胀,变的傲慢,变得无知。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都是喜欢被夸奖的,而当你被夸奖的时候,喜悦感和骄傲感总会不由自主的生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你因此可能会短暂的兴奋,进而可能会导致短暂的失态,以及将自己不好的一面暴漏等。

所以面对别人的夸赞,如何保持情绪的稳定,以及如何应对这很重要,如果处理不当,这声音很可能就像地狱中伸出的一只手。

以上便是笔者的三个总结,未来还会总结更多来自深渊的声音,期待你的关注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