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究源头,你知道第一本推理小说是什么吗?

订阅关注推不了的理,每天一篇高质量推文。

推理小说,是以推理方式解开故事谜题(大多数是找出杀人凶手)的一种小说,通常故事都含有凶杀案与侦探,亦有部分并非以凶杀为主要剧情走向,诸如找寻失物或解开奇异事件的谜底等。侦探小说的一种,不过揭开谜底的并不总是侦探。

按照现在的认知,推理小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美得到发展;六、七十年代以来在日本风行,居世界首位。推理小说这个名称,也是在日本首先起用的。它的内容大体与侦探小说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它注意科学的逻辑推理,运用推理手段拨开疑云迷雾,揭示案情和破案过程。优秀的推理小说,不仅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而且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精到准确的判断使人佩服;不仅使人获得艺术上的享受,而且得到思想方法上的启发。但推理小说大多涉及神秘主义和杀人场面,并非适合全年龄层次的人阅读。

但我觉得,中国很早就有了侦探小说的雏形,比如《包公案》,这是不能忽略的。

《包公案》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每篇写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其内容虽不连贯,但包公形象却贯穿全书。

《包公案》的题材,部分来自民间流传的包公故事,也有部分采录自史书、杂记和笔记小说中的有关材料而加以编排敷演成篇的。

包拯,历史上实有其人,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宋仁宗时,曾官监察御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史等。《宋史·包拯传》称他"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公在开封府尹任上,以清正廉洁著称于世,深得百姓爱戴。有关包公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宋元以来以包公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包公形象不断被丰富、被理想化,成为封建社会中最著名的清官形象。

小说的基本内容是歌颂包公的,写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明。通过他审理的一系列有关"人命"、"奸情"、"盗贼"、"争占"等类案件,作者塑造了一个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

而在美国,公认的鼻祖是爱伦·坡。但在产生侦探小说之前,先有一些小说采用了侦探小说的结构,或塑造了侦探小说的雏形。

1774年英国作家威廉·高德温(1756--1836)是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也是一个哲学家,也是一个小说家。他的女儿玛丽嫁给英国大诗人雪莱(玛丽曾创作过一本叫《科学怪人》的小说,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现代“科幻小说”)。《事实如此》是一部宣扬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政治小说。小说写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发现自己的东家几年前曾谋杀一个邻居,而使无辜的佃户与其儿子蒙受不白之冤,被处极刑;东家怕秘密被泄漏,便迫害那个青年。小说用倒叙形式,穿插了谋杀、侦察、追捕等细节,故事情节十分紧张,读起来扣人心弦。后来人们把这部不很成功的政治小说,看成是侦探小说的最初尝试。因为其结构与情节,都具备侦探小说的雏形。当然,威廉·高德温并不是有意识地写侦探小说,他只是通过叙述来解释法律与政治制度的不公平。这部政治宣传品,在当时并没有多大反响,也未引起读者的关注。

1841年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发表了长篇小说《荒凉山庄》(《巴纳比·鲁德奇》)。这部描写民众暴动为题材的小说,塑造了巴凯特警长:此人机警勇敢,极富同情心;对三教九流了如指掌。他是狄更斯心目中好警官,也具有侦探的某些特点。正因为这一尝试所获得的经验,促使狄更斯在晚年写出了侦探小说《艾德鲁·特鲁德案件》。

这部小说发表于1870年在杂志上连载了六期。遗憾的作者尚未完成这部作品就搁笔长逝了,书中的疑案也成了千古悬案。

同一年(1841年),美国作家爱伦·坡(1809-1849)发表了《莫格街血案》。这部小说充满了悬念:案发于一间门窗紧锁的房间内,凶手如何进入密室,令人猜测,结果大出意外,作案者竟是......。这部小说有点故弄玄虚,动物作案也类似于有趣的游戏。但尽管如此,《莫格街血案》还是生动展示了爱伦·坡的艺术风格,第一次把谋杀现场写得那么恐怖而充满神秘色彩。其后爱伦·坡又先后写了4部侦探短篇:《玛丽·罗杰神秘案件》(1842年)、《金甲虫》(1843年)、《你就是杀人凶手》(1844年)、《被盗窃的信》(1845年)。这5部小说显示了侦探小说已具备雏形,称爱伦·坡为“世界侦探小说家鼻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