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下線清查,小米沒並沒有逃避P2P暴雷事件

近日據媒體報道,多位小米用戶爆料,因在小米的VIP任務系統和小米運動App中看到了管家金服、秋田財富等P2P理財平臺而購買的理財產品,如今這些平臺卻跑路,數萬元的投資拿不回來。

此事件也被成為小米P2P暴雷事件,一時間引發渲染大波,當然小米沒有逃避責任,甚至可以說,小米也是其中的受害者。

根據目前小米對媒體的回應稱,接到用戶投訴反饋後,公司於第一時間下線了所有的P2P推廣廣告,並且與用戶溝通統計,瞭解受損情況。且在協助小米用戶維權之際,小米應用商店已全面清查並下架超過三千款的金融應用。小米應用商店已決定不再收錄新增的P2P理財產品應用。

客觀來說,小米對於P2P平臺的審核標準並不低。

小米方面回應稱,在MIUI出現P2P爆雷之前,公司在做P2P廣告推廣的時候,要求P2P廣告主必須提供四方面的證明:資金存管憑證、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以下簡稱ICP)或ICP的截圖、運營時間、註冊資金,並會強制P2P平臺進行風險提示。

不過, P2P的地方金融辦備案推進進展並不樂觀。主要是因為主管部門在涉及P2P認定細則、投資者保護、投資者教育等系統性法律方面均較為滯後,導致P2P合規化推進進展緩慢。

不僅小米平臺出現P2P暴雷事件,華為、今日頭條、OV均出現過此類問題。這次的爆雷事件小米本身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也收到了傷害,只是小米又成為擋箭牌,成為網絡攻擊的眾矢之的,難免令人多想是水軍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