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帝国》阿西莫夫:人类总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进

说起阿西莫夫,相信绝大多数科幻迷都听过他的鼎鼎大名,这位创造了

“机器人三大定律”的科幻作家,被众多网友封为“神一样的男人”。如果你喜欢看科幻小说,如果你是三体迷,那么建议你,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你不能错过!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 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 同时也是著名的门萨学会会员,并且后来担任副会长。

今天,就是要给大家分享这位全能作家的代表作——《银河帝国》系列,一共十五本它分为《基地系列》七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五本和《帝国》系列三本。

《银河帝国》系列曾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可见这部小说的享誉极高,以至于让众多网友发出“不读一遍阿西莫夫的小说群,人生是不完整的”的感叹。

小编目前只看完了前面七本,深深地被阿西莫夫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尤其是当我知道《基地》系列还是阿西莫夫在上世纪50年代写成的作品时(那时人类才刚认识“银河”这个概念),就更加地佩服这位全能作家的想象能力。

那么《基地》系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先给大家上一段简介: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

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一个微妙的转折发生在银河帝国建国后的12020年。哈里·谢顿,这个刚满32岁的年轻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预言”从此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人类由此可以看见未来。

谢顿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

说到哈里·谢顿,可能不是科幻迷没有听说过,但若是喜欢美剧《生活大爆炸》的朋友就知道那位“谢耳朵”,其实也就是致敬《基地》系列的主人公——哈里·谢顿。据说1977年的经典影片《星球大战》偷取了本书构思,2009年的史上最卖座电影《阿凡达》抄袭了本书创意;

9.11事件之后,英国《卫报》报道,本·拉登正是依据《银河帝国:基地》的战争策略,建立了同名恐怖组织——基地......足可见《银河帝国》这一系列书的影响之深远。

读完前面七本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阿西莫夫强大的想象能力和耐人寻味的叙事技巧。他虽然没有《三体》那么多关于科幻场景的描述,毕竟人家刚开始写《基地》时还只是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人类能认识到的宇宙的边界还仅限于银河系,所以他将书名定为《银河帝国》。

《银河帝国》的每一本的阅读体验都不同,读这套书不像在读科幻小说,反而有种读侦探小说的感觉。阿西莫夫老爷子总能在每本书的结尾抛出一个大包袱,给读者一个意想不到的震撼,以下这张图便是我在读《银河帝国》时的情感体验。

在故事的起点,人类已经在银河系的2500多万个住人行星里建立了无数多个文明,这些文明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帝国,即跨越了十万光年的银河帝国,这个帝国里生存着兆亿的人口。

心理史学是一门奇特的学问,可以通过评估群体的心理活动预测历史的轨迹,算出准确的概率。银河帝国建国后的12020年,最伟大的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判断,

料定银河帝国会在三百年内倾覆,然后历经三万年星球混战的黑暗时代,最终由新的世界和政权统一为一个新生的银河帝国。

谢顿以保留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科学为由,将帝国首都川陀的三万名学者转移到了银河边缘荒芜的端点星上,他过世后的五十年里,端点星上的人都以编撰《银河百科全书》为首要工作。

然而在度过端点星第一次的政权危机后,谢顿留下的影像出现在穹窿中,

五十年后的谢顿说,他早已预测到了这次危机,他将三万人转移到这里并非只为了编撰一部百科全书。最重要的目的,是让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以最完整的科学为基础,去建立一个新的银河帝国,结束混战的黑暗时代,将三万年缩短为一千年。

在这以后,每度过一次危机,谢顿的影像都会出现一次,他准确的预见到未来的轨迹,漫长的一千年正在逝去,端点星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生死攸关的时刻。

心理史学、机器人、精神力量、突变种、全性人、生命共同体.....阿西莫夫以超前的想象力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的认识,他创造或提出的一系列新事物、新观念给了人们众多启发。尤其是他创造的“机器人三大法则”,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为未来科学家们在研制机器人时提供不少启迪和指导。

善造悬念、寓意深刻、理念新颖,是我读完《基地》系列后对阿老爷子写作技巧的感受。

读完第七本的结局,你会发现原来银河帝国这一万多年的兴衰,竟是由一位活了两万多年的机器人自导自演的戏。机器人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保全人类的生存,不至于覆灭,着实令人唏嘘。

在《基地》第七部的结局,阿老爷子也给我们留下了悬念,预示了外星系的智慧生命即将到访,为了人类整体的生存,机器人丹尼尔将银河帝国打造成巨大的生命共同体,以抵抗可能到来的战争。

最后,给大家科普一下著名的“机器人三大法则”:

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

机器人必须执行人类的命令,除非这些命令与第一条定律相抵触;

在不违背第一、二条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在《基地》系列里,阿西莫夫还别出心裁地提出来机器人“第零法则”,那就是:机器人必须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不受伤害,其它三条定律都是在这一前提下才能成立。

如果你也喜欢科幻小说,那就赶紧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