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亲生的,为什么父母还是会偏心?

孩子会争宠,这是不争的事实。瞧瞧《爸爸去哪儿》(第二季)里曹格家的一对活宝,你就能明白撒娇耍泼争宠爱,真是人类某种自私天性的真情演绎。不过,即使只有一个娃,他也毫不犹豫展露争宠的本领。比如说,夜半啼哭就是一个妙招——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如果难以得到父母的关注,孩子的心理会发生悄然变化——接受现实,另寻出路。有些孩子可能陷入一生难以摆脱的心理怪圈,成为更易抑郁、自卑与焦虑的人。有些孩子出现逆反行为,与父母的距离拉的更远。

弗洛姆曾在《爱的艺术》里谈父爱这个话题。“父爱代表着私有制的产生,因为家庭中的父亲需要选择最优的子女继承家族财富、完成家族延续的使命而做出选择。孩子相应依据此等条件发展出适应性,以满足父亲需要的爱来获取更多父爱。”事实上,这里的父爱也同样适合母爱。

从根本上说,父母会更偏好更有机会取得成功的孩子,喜欢长得好看的孩子——人人都是外貌协会的。他们才是代表父母优秀基因的健康后代,显然有更高的概率将家族基因遗传下去。这挺令人咂舌,却是颠扑不破的动物本能所在。

几年前,美国的杰弗里·克鲁格写了本书,叫做《手足效应》,对兄弟姐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很明显,孩子们会尽情展露自身优秀的一面,让父母爱上加爱,比如在学校球场上表现优秀,在家里帮父母做点小活。

反过来说,父母倒也会对孩子“挑三拣四”。从常理来看,都是一个妈肚子里生出来的,父母的爱应毫无保留的给所有孩子。遗憾地说,很好的想法遇到了严酷的现实,父母总是会偏爱某一个孩子。

来自挪威的一个研究就发现,家庭中的老大往往是最健康的,长的既高又壮。老大按说应该礼让老二几分,但智商平均比老二高3分。分析认为,老大在其生命早期可完全独享来自父母的注意力,从而造成这种差距。家中老末如何才能后来居上?他们发展的策略是,展示自己的柔弱,用楚楚可怜来赢得父母的关注,心理学家们将之称为“弱势策略”。

如果难以得到父母的关注,孩子的心理会发生悄然变化——接受现实,另寻出路。有些孩子可能陷入一生难以摆脱的心理怪圈,成为更易抑郁、自卑与焦虑的人。有些孩子出现逆反行为,与父母的距离拉的更远。

当然,《手足效应》这本书还提到,异性的手足在年轻时一副“死对头”的情景,随着年龄渐长隔阂会神奇消失,手足之情也会日趋稳固下来。对父母而言,其中的积极意义显然更大。

今年八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女儿对父母的照顾显然优于儿子。用中国的话来说,女儿的确是父母的“小棉袄”。拿数据来说吧,女儿每月照顾年迈父母的时间是12.3小时,儿子只有5.6小时。这个数据,是他们对26万例年逾50岁的老人调查得来的。 掰开来看,当某位男士有姐妹时,他照顾父母的时间与精力骤然缩水,姐妹照顾父母的时间明显增加。换句话说,男人将陪伴供养父母的责任部分退给了同胞姐妹。

当然,女性似乎是天生的“照看者”。女性从心理与生理上,都更倾向成为这样的人。这或许与现代社会的男女分工不无瓜葛。男人在家庭中的角色是,成为一位经济提供者,支撑家庭的稳定发展,女性则更多承担照顾的责任。

亲生的也不一定全都真爱。父母对孩子,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却不是,天下父母都有爱心、都会疼爱孩子。甚至有,狠毒之心的父母。正如我之前所说,父爱母爱的确伟大,却不是每个父母都有。偏心却都会存在,有的父母不显山不露水,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而有的父母则不行,或多或少会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偏心。

那么问题来了,都是父母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偏心这种情况呢?父母偏心是否只是因为自身原因呢?以下几点就可以总结一下:

第一、重男轻女的思想。中国传统男孩传宗接代的思想,比如有些父母重男轻女,会特别的喜欢儿子,不把女儿当一回事。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就是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带孩子的时候,什么东西都给儿子买,女儿想要个东西就会被训斥,如果女儿和儿子打架,受到惩罚的一定是女儿。这种父母说实话真的不配养女儿,女儿长大后跟父母没有感情也很正常。认为男孩才真正是自己家的人,而女孩迟早是“泼出去的水”,所以会偏心。

第二、孩子的性格特别不同,导致与父母建立起来的情感程度不同。有些孩子的性格执拗,叛逆,并且不爱表达自己的情感,拒绝与父母沟通,相比之下,如果有一个贴心且善于表达的孩子,父母的对待方式一定是有差异的。对孩子的喜爱程度也一定是不同的。

第三、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虽然说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是父母的爱一定是有期望的。例如,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有期望,那么在孩子之间就一定是更重视成绩好的孩子。

第四、一些特殊经历也会导致父母偏心。如老大身强体壮,老二体弱多病,父母就会在照顾老二上更加用心,对老二的侧重程度也会更高一些。

第五、父母比较偏心小的,自古就有一句话说"皇帝爱长子农民爱幺儿",这就说明很多人确实是比较偏心小的。他们潜意识里会觉得,最小的孩子各方面都比较弱,所以需要多照顾。这和动物界正好相反,但是人类就正好反其道而行之,这会让其他的孩子觉得很不公平。事实上也确实不太公平,不但让大孩子心里不舒服,小的孩子也会比较依赖,往往不怎么成器,这种教育方式真的对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

所以造成父母偏心不仅仅是父母单方面的原因,很多后天因素都会导致这个情况。

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从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哪个娘都疼,只是…..

当娘疲惫了一天回到家中时,大宝给你捶背、端水端饭;二宝在旁边自顾自的玩游戏、看电视。娘会喜欢谁?

当宝贝们做错事,惹得娘暴跳如雷时,大宝含着眼泪,跟娘说:“妈妈,别生气了,我会改的,下次再也不犯了。”二宝梗梗着脖子,和娘怒目而视。娘又会喜欢谁?

为娘不是神仙,也有七情六欲,也喜欢被别人关心,被人疼,爱吃“顺气丸”。大宝你的行为触动了为娘最柔软的心房,怎叫娘不喜欢,不偏心。

大宝每次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年年能拿回三好学生的奖状,不仅如此,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二宝呢,学习就别提了,肯定也稳坐班里第一(倒数的),更让娘提心吊胆的是接到老师的电话,不是把这个打了,就是被人打了。

二宝呀,为娘浑身上下充满了正能量,喜欢上进的孩子,你总是让娘这样操心、劳神的,为娘拿什么来喜欢你呀。

据说偏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娘不想偏心,娘也想一碗水端平。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娘就喜欢大宝那样的,咋整?二宝,要不你也跟大宝学学,让娘不再偏心。

不管是无意识的偏心,还是有偏差的认知偏心,或是真正的偏心。我们都应该从内心里去寻找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去接受他理解他。

父母偏不偏心,还真是说不清道不明。每个父母其实都是爱自己的每一个孩子的。只是有时候因为孩子的个性不一样,所以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那就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孩子们的爱是不一样的。

其实,不管哪个孩子有了事,最揪心的还是父母。但还有一些奇葩的父母,就厚此薄彼,这种对成家立业的孩子最明显,有的老人就向着一个孩子,这种情况一般这孩子也能说会道,能说到老人心坎里去,老人自然偏心。但多数1的父母还是公正的,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做孩子的少纠结这些,毕竟父母也是用心把你养大不容易,这一点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