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常见行为正在毁掉你孩子的听力!

中国梦想秀来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她们用天籁般的声音带来一首《蜗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天籁般的童声,配上清晰的咬字音准节奏,赢得了一片掌声。

唱毕,主持人问道:

“你觉得自己唱的好不好?”

“一直都觉得好。”孩子大声自信的说

“练的累不累啊?”

“……”

“听不清。”孩子收起笑容,略显尴尬。

她们,是一群听力障碍的孩子。

这首歌,是她们用了半年的时间,一个字一个音学的。

付出比常人多的多的努力,用乐观战胜重重障碍。

她们带给我们这么美妙的音乐世界,而她们的世界却是无限杂音的深渊……

你以为听力受损的孩子只是极小一部分吗?

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曾对平均年龄4岁半的儿童进行听力筛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在近8000名儿童中,

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孩子竟然高达10.2%,继续对这些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孩子进行诊断,患分泌性中耳炎、耵聍栓塞、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占了大部分,也就是说孩子们在幼年时期的听力已经受到损伤,而这些伤害,都来自后天因素。

药物致聋,是最常见的影响因素

还记得2005年春晚上家喻户晓的《千手观音》吗?在有听力障碍的21位演员中,18位是因为药物导致的耳聋。

其中就包括领舞的邰丽华,她在两岁时,因高烧注射链霉素,而后失去了听力。

药物致聋,是造成幼儿听力障碍最常见的原因。

在每年新增的3万多名聋儿中,约50%是由于药物中毒导致的耳聋。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又占药物致聋的97%。

药物致聋主要表现为听觉系统的缓慢丧失

,多出现在用药1~2周后,如果孩子对听觉的反应变得迟钝,就该警惕了。

请妞们把这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牢牢记住,它们是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新霉素等

cctv10健康之路20151002期

中耳炎,也会导致听力减退

在生理上,我们耳、鼻、咽喉都是相通的,它们通过一个管腔(叫“咽鼓管”)连通。

这样好处是,坐飞机时若有耳闷现象,咽口水就能缓解。

坏处是,空气、细菌、病毒也能在各个器官之间来回穿梭。

✖擤✖

当孩子感冒或患有鼻炎时,如果再用力擤鼻涕,口腔和鼻腔中的细菌、病毒就会因为压力过大,随着气流被冲进中耳。

✖捂✖

打喷嚏时,会下意识的用手捂紧嘴巴,这时口腔中的细菌、分泌物也会被冲进中耳。

✖灌✖

当孩子哭闹着不肯喝药时,如果家长捏着孩子鼻子强行给宝宝灌药,嘴里的药汁很容易在挣扎中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

✖呛✖

在小宝宝吞咽功能发育未完善前,如果喂奶时,奶水流的过多过急,宝宝还来不及吞咽,也很容易使奶水从咽部逆流入中耳。

这些无意中的日常行为,都很容易引发中耳炎。

大部分的中耳炎都会造成中度或轻度的听力损失,而耳朵又无法自我修复坏死的毛细胞,这部分损失的听力就有可能无法找回。

正确擤鼻涕的方式

用干净柔软的卫生纸,放在宝宝鼻子上方,注意不要盖住鼻孔,然后用手指按压宝宝一侧鼻孔,让其稍稍用力擤鼻涕。

用同样的方式,清除另一侧鼻腔分泌物。

外力伤害,同样会损伤听力

前几天,郑州的一位妈妈给2岁孩子掏耳朵,结果一不小心孩子鼓膜穿孔了。

锐利的耳勺会刮伤娇嫩的耳道,棉棒,也不安全。

苏永康就曾自曝有次在家用棉花棒清洁耳朵,掏的太深了,把棉花留在耳道,待棉花取出,耳朵不停流血,听觉也下降。

用棉棒掏耳朵还会将耳垢从外耳道推向耳朵深处,挤压瓷实后形成耵聍栓塞,听力会出现突然下降。

医生说,耳朵有自洁功能,不正确的清理反而有可能导致耵聍栓塞。

幼儿出现耵聍栓塞的比例高于咱们大人,还有个原因就是幼儿耳道窄,自排耳垢能力弱。

所以,发现孩子听力下降,可以去医院清理。要是耵聍栓塞,只要取出后,听力就恢复了。

听力之所以对幼儿重要,在于听觉是她们学习语言的参考。

和视力不同,听力出现下降,尤其是轻微的下降时,往往都很难感知,但事实上,很多人的听力损伤从小就开始了。

关注用耳健康,从娃娃抓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