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介意和我一起吃苦么?”“介意”

前段时间接连两部《XX女子图鉴》,把北上广深的漂泊青年打的措手不及。

剧里的她们是这样的

可他们的“X漂”怎么和我不一样啊。

记得刚来北京的时候,我也曾悠哉悠哉的跑到杨梅竹斜街、北锣鼓巷拍照打卡,可现在那颗文艺心早就被早晚高峰的地铁人群挤没了。

刚来的时候,暂住在朝阳门的朋友家,记得有一天单位加班开完会已经10点了,同事里一个大姐同我讲:还有10分钟地铁就没了,你倒是跑啊。

时刻保持“绅士风度”的信条让我犹豫了几秒钟,最后还是选择拿出参加运动会的劲头跑到地铁站。

倒霉的是,到了进站的时候才发现,地铁票不见了,慌忙中翻出钱包,所有的硬币拿出来凑了几块钱,结果刚买完票,冲到地下的时候,发现最后一班地铁刚关上门。

那时的工资少,怎么舍得拿出几十元钱打车,只好等了好久,末班公交车再回家。

你看赶地铁真的非常心酸。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也到了相亲的时候,但是有一次相亲的时间安排的不是很好,工作日的晚上。

下班高峰期怕堵车,我就选择地铁这个交通工具,结果我忘记了自己已经好久不带现金,只好截人帮忙,见人我就问,您好,能帮我兑换下零钱么,我想买张地铁票,我可以微信转给你。

人性薄凉,最后经历过N次的拒绝后,我才换到零钱排队买票,又因为七七八八的杂事,总之,到了约会地点,姑娘已经生气走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时常在兜里都备着零钱,但是注重外型的我发现,裤子兜鼓鼓囊囊的太难看了,又放弃了这个做法。地铁卡又总是莫名其妙的消失,最后又陷入了找路人转账被拒绝的循环。

看来相亲的姑娘介意和我一起过这样的生活。

难道说只有北京的青年这么累么?

其实不是的。

不管你是在北京东京,还是在西京南京,任何一个城市呆了久了,就肯定会关注房价,户口等一系列的东西。

妹妹在香港本硕连读毕业,金融女,香港寸土寸金,根本买不起房子,最多是找了一个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

昨晚语音聊天她和我说很长一段时间心情不好了,经常躺床上哭,有时候白天上班忍不住了,就跑到卫生间里哭一会儿,哭完对着镜子补妆再回到工位上。

金融行业的办公室政治非常的残酷,如果还不了解,自行百度电影《华尔街之狼》千辛万苦得到的晋升,也不过是有了一个独立的卡间,运气好说不定还有窗户,可以看到香港凌晨的夜景。

老七是我面过基的网友,毕业后去上海工作。

她是做设计的,总能碰见那种没脑子的甲方,吃外卖吃到吐,怀念妈妈做的饭,甚至怀念自己做的饭,还有一个接着一个漫长湿冷的冬天。

以前一起做播音的朋友考上了伯明翰大学,住在英国,也在某一天晚上突然崩溃,她和我讲住的地下室,一个月房租可以在北京二环租个不错的一居室

地下室也不是很好,潮湿,天花板低,吊灯也很低,总会阴冷。

除去这些,那些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也有诸多抱怨,一个月三四千的工资,房价却也不低。

这都不是最关键的,一些年轻人不肯离开大城市,是因为嫌弃三四线的环境,人情关系,民智不开,黑幕纠缠,这些东西都是小城市无法逃避的。

所以,不管在哪个城市,年轻人的生活都是大同小异,经济压力,感情挫折,没完没了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否定

男生会不停的抽烟,加班,应酬,一会儿觉得自己要顶天立地,一会儿又觉得能活着就不错了;

女生则一会儿会想着做女强人,一会儿又想做一个小女人,但最后面对命运又变成了女汉子。

但这就是年轻,是地狱也是天堂

因为相比70、80后,90后甚至00后更加崇尚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存在”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更为重要的词。

一些人舍不得大城市,一定是心里有所需求,就像一些人下定决心离开北京的时候,一定也是失望透顶。

窦文涛有句话说的很好:

一个城市离开了个人命运,你很难谈一个城市。赞美也好,吐槽也罢,你吞吐的是你在这座城市里的人生际遇。

而这种割舍去留,在人生里到处都是,不管你在哪里,都逃不开躲不掉。

无论在哪个城市,养猫,结婚,生娃,都无法帮助当下的生活。

每天的高峰期,马路上都会排起长龙,看到“龙尾”的一刻,你就能感觉到一整天的压力,乌泱泱人头攒动,对你来说,任何一个人都是挤占你时间的蚂蚁。

只不过他们不是真正的蚂蚁,他们和你一样,有故事,有生活。

那么你的故事呢?

§§

互动话题

说出你的故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