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高温地区建造木屋注意事项

现在木屋发展越来越快,特别是在发达的地区,如在湿热气候地区做的木屋越来越多,如何做好湿热气候地区的木屋,是一个挑战!

首先

我觉得还是老生常谈,结合环境及实际需求来设计。设计要面对未来,永续设计将成为木屋的核心。过去我们的哲学思想以“天人合一”为基本信念,文人的创作也崇尚“师法自然”,这与我们提倡的永续设计的精神是一致的。都是复合了真正的自然法则,只是永续设计更加具体化有实际操作性,没有那么多的玄学在哪。木屋本身就是要有最自然的设计建造概念,必须符合其先天的天然优越基因。我们必须有一个新的眼光,以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木屋建筑及隐藏在其中的法则,认识自然,依循自然法则,并寻找出恰当的设计。

其实也不复杂。注意其中重要基点即可/: 1木材的使用;2与地形之对应 ;3与当地气候之对应 ;4以隐喻的手法呼应当地的人文特质。

1、木材是具有生命的材料,如一切生物一般,有生有死,有枯有荣。每块木材都记录着它成长岁月的痕迹,春夏秋冬、干旱、暴风 都会在木材的年轮上留下记录。就像人一样,没有两块木材长得一样。 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特性、强度与香味。即使同一树种,长在高山与长在平地,材质也会有显著的差异。因为木材具有这种复杂独特的性质,即使在科技文明日新月异的今日, 人们还是喜欢用木材来制作家具、建造住屋。尤其是在科技愈发达的地方,愈倾向于使用木材来盖住宅。反而是发展中的国家,倒是迷恋人造的钢骨、水泥及玻璃等材质。先进国家在过去 60 年来,木构建筑发展未曾停顿。现代木建筑可因应各种不同气候条件,并满足现代人对居住高品质 的要求,可以在冰天雪地存活,也适用于炎热潮湿的气候 ;能抵抗强震,也禁得起台风。在北美,面对多雨潮湿的气候地区,他们更发展出所谓等压挡雨层外墙工法, 使得木建筑成为省能、耐久、永续的绿建筑。

2、与地形之对应

地形起伏多变。有海岸山脉、山谷、 森林山脉及滨海平原,多变的地形造就了丰盛的生态体系以及独特的景观风貌。做设计,我们一直思考如何因应地形变化, 恰当地将建筑融入地貌之中。设计所追求的不只是建筑造型的美感, 更重要的是使建筑可以回应秀美的地形地貌,也同时使建筑与独特的生态体系共存。

3、与当地气候之对应,湿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多数地区年降雨量都在1800mm 以上,气候潮湿炎热。在这样独特的气候条件下设计建筑,需深入了解当地气候状况,才能提出恰当的设计方案。在温带气候与亚热带气候建筑设计须有不同对策,面对季风, 何时要挡,何时要引进对流 ;面对阳光,何时要遮阳,何时要引进 阳光,都须因地制宜。尤其是面对夏日的午后雷阵雨及梅雨季节, 又要挡雨,又要通风对流,建筑的形态会因此与干燥地区的建筑截然不同。

4、以诗意的方式来表达木屋的作法。以诗意的手法表达思想设计观念生活愿望,这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其次:

除了木屋建筑常规方式,湿热地区的注意重要基点:隔热、防潮与通风特别重要。

防潮层的位置、等压挡雨层的设置、通风、排气、隔热的方式,及白蚁的防治措施,符合的混合木构工法。建筑过程已不仅限于木材, 处理细部设计时,我们还需要注意隐藏的问题 ─ 湿度、蒸气压、结露现象、毛细现象、地心引力、阳极反应等,为了因应湿热的气候,在建筑规划上,多采用深挑的屋檐及回廊来连接建筑群。由基础排水,到木构墙身,到木屋外壳的防水、防潮、隔热,都需要调整成适应高温湿热环境。做好“捕风捉影”, 如何利用建筑造型,把夏日南风捕进来 ;如何利用热上升效应产生自然对流 ;如何制作屋檐制造阴影,让人在屋内也有徐徐凉风,下雨天也能打开窗户享受哪一片清凉!

对于单体建筑而言,附加的阳台、有顶的凉廊或开敞的走廊、游廊都可以起到遮阳的作用。

为了控制木屋屋顶散热对室内的影响,有两种设计策略:1. 屋顶老虎窗的利用。2. 拱顶和穹顶,复顶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