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后来的我们》怎么样了

今天是刘若英导演的电影《后来的我们》上映,好多年前她的一首《后来》唱哭了自己,听哭了观众:想要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

后来的我们,是仍然相爱吗?还是像两条再也不会交汇的平行线,遥望着,放弃着。

01

冯可和老公结婚五年,爱了三年,吵了两年,吵到鸡飞狗跳,劳民伤财,谁也不愿意低个头认错,似乎谁低头谁就更卑微,两个人就像好斗的公鸡一样,怎么看对方怎么不顺眼,直至离婚。

刚离婚那会,因为孩子的事情要联系,一言不合又是吵,吵到谁也不愿先挂电话,似乎谁先挂了谁就输?一定要争个对错,论个高低。

冯可说:我碰到他真是撞见鬼了,这样的死男人这辈子肯定娶不上老婆了。

她老公说:就没见过这样泼辣的女人,以后看到她走路我都要绕弯。

我说:既然你们都那么容易激发对方的战斗力,那就别联系了。

双方一致坚定、肯定地回答:不行啊,孩子的事情总不能不问吧。

其实,旁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还牵挂着对方,只是不愿意服个软,觉得面子重于内心感受。

分开两年期间,他们都各自经历了恋爱,可都处不久,总爱拿别人跟对方比:他没有孩子爸大方,没有孩子爸细心;或者她没有冯可善良,没有冯可大度……

比来比去,发现原来吵到恨不得掐死对方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更发现原来是自己太好强,太不懂得怎么爱对方了。婚姻的世界里,从来就不需要讲太多道理,而是需要给予对方更多感情。

当他们都放下自我,磨去棱角的时候,万幸,彼此都没有走远。时隔几年后,才真正从两个单独的我,合成了一个我们。

不是谁都有那么幸运,在你学会了爱的时候,TA还在原处等你……

02

影片中小晓和见清刚刚相爱时,一起在北京奋斗。那时候好穷,她是一心要嫁北京人的傻丫头,他是刚刚毕业的穷学生,他们在几平方米的房子里做爱,吃着最廉价的泡面。

会为了对方的一句笑话而笑得前仰后合,会因为一支甜筒而倍感幸福,公交车上紧握的双手,打折电影场里挨着他肩膀的头,那些快乐是那么的简单,又是那么的真挚。

那个时候的他努力,想要给怀里的她一个最幸福的人生。

那个时候她是那样的笃定,他是全世界最好最棒的人,他一定会成功。

那么多的苦日子都过来了。

可是,为什么,我们熬得过所有的贫瘠,却偏偏在情况好转时,不得不分离呢?

打败他们是不爱吗?不是的,偏偏是因为太爱了。

因为太爱了,所以无法忍受一丝的嫌隙和空白;也正因为太爱了,那些骨子里的自卑、敏感、偏执更加无所遁形。

年少时的深情是一种负担。

摇摇欲坠的自尊心,微不足道的物质基础,那种因为爱和在乎而带来的无可奈何的灼伤……祭奠消亡的爱情的,都是两个人太在乎对方的深爱。

为什么一定要用分手的痛?才能让彼此学会长大呢?

后来的重逢,见清问小晓:

“如果那时你没有跟我分手呢?”

“如果我们一起坚持到最后呢?”

“如果当时的我足够有钱,我们住进一个有大沙发的大房子呢?”

“如果我们当时就是不管不顾,我们就是结婚了呢?”

“如果我们......”

小晓否定了每一个答案。

因为,真的有如果吗?即使我们在所有的如果面前做了不一样的选择,就一定能到达幸福的彼岸吗?我们或许会在时间的侵蚀力,再次被生活的琐碎点滴里打败,消磨殆尽所有的爱吧。

那还是不要了。比起撕碎到再无念想,不如,就让所有的美好停留在这一刻。

五月天有一首歌跟电影同名,也叫《后来的我们》:

只期待,后来的你,能快乐。

那就是,后来的我,最想的。

别回头看我,亲爱的。

03

1991年,21岁的刘若英,遇到30岁的音乐才子陈升,小女生一见钟情,可陈升有妻有家,并没有回应她的感情。

陈升在事业上帮助刘若英,为她的演唱会当嘉宾,让惊喜的刘若英手足无措,笑得像个小女生。

但是,一切也就到这里为止。

那些年里,刘若英一直是一个人,唱着孤独的情歌。

有一次上节目,侯佩岑问陈升:你喜欢刘若英吗?陈升回答:肯定喜欢啊,否则我为什么为她做这么多事情。

但是她像风筝一样,不知飘到了什么地方。刘若英追问:如果我飞远了,你可以拉拉线啊,风筝的线永远在你的手里,你一拉线,我就会回来的。

沉默片刻,陈升说:可是,我找不到线了

整个世界都看出刘若英等着陈升,等了足足15年。

整个世界都看出,陈升一直杜绝她的所有期待。这可能是最公开最明确的:你有情,但不好意思,我无意。

正如歌中所唱:这世界俩个人,能相遇不容易,做不成你的某人,我仍感激。

后来,后来刘若英终于嫁了。陈升得知后说:你结婚,终于还我清白了。

当轰轰烈烈的爱情归于平静,这或许就是后来的我们最好的归宿吧。就像当年那个犹如飞蛾般为爱痴狂的刘若英,如今也开启了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写下“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事隔经年,我已为人妻,你亦为人父,即使再见面,对视一眼,平静的微笑,还能怎样呢?还能拥抱吗?还有资格为你做什么呢?又还能说什么呢?

却也在心底忍不住:“你还好吗,请一定要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