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歐盟就貿易戰達成協議,其他國家會怎麼應對?

阿拉丁的神燈123


美國和歐盟就貿易問題達成協議,這對於世界其它國家,尤其是那些發展中國家而言絕對不是什麼好事。當然,面對新的挑戰任何國家都不能置身事外,無論是越南還是印度,它們都必須拿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特朗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在歐盟和美國就貿易問題達成協議之前,歐盟和日本在7月17號正式簽署了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雙邊自貿協定。歐盟在新的雙邊自貿協定中承諾將取消99%的日本產品關稅,而日本則承諾將立即取消94%的歐盟產品的關稅,並且日本對歐盟產品取消關稅的比例將會在未來幾年內提高到99%。實際上在歐盟和日本正式簽署雙邊自貿協定之前,雙方已經就此進行了多年的談判。

原本日本和歐盟在雙邊自貿協定的一些細節性問題上始終難以達成共識,導致協議的簽署時間一拖再拖,不過當日本和歐盟共同面臨來自於美國的貿易壓力,雙方最終便很快彌合了分歧,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個目前世界最大規模自貿區的成立。日本和歐盟自貿區的形成對美國必然也會產生非常大的壓力,這大概也是這次特朗普和歐盟達成妥協的一個重要原因。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歐盟領導人)

如果歐盟和美國最終能夠簽署一份新的雙邊自貿協定,那麼日本和加拿大等國家必然也會在壓力之下跟美國簽署新的自貿協定。於是我們最終有可能看到的結果就是,世界最主要的那些發達經濟體之間很可能會形成一個新的貿易體系,這個龐大的自由貿易體系將會把其它發展中國家排除在外。這樣的結果對於印度和越南這樣的新興經濟體而言無疑是一個糟糕的消息。

不要低估日本、歐盟和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戰略決心,如果能夠形成一個將亞洲大國(此處指越南鄰國)排除在外的新的自貿體系,那麼他們都會樂見其成,尤其是像特朗普這樣一直對世貿組織存在很大不滿情緒的人。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發現,美國政府在世界範圍內威脅發動的一系列貿易戰最終可能會形成一個排除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龐大自貿區。


(七國集團領導人)

當然對於亞洲的發展中大國而言,應對發達國家之間自貿協定的最根本方法還是要擴大內需,提升自身產品的競爭力,加大國內科技研發投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另外在對外貿易問題上,新興的發展中大國需要加強對南美洲、東南亞和非洲地區市場的開拓,通過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簽署自貿協定來擴大自己的出口規模。總之不管各國面臨的挑戰多麼艱鉅,只要能夠積極主動地應對困難並化解挑戰,那麼各國依然可以獲得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


李姓先生


新的貿易規則,要在現在的總統特朗普的商業規則下,重新制定了。

背景:在歐委會主席容克到美國談關稅問題之前,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一起來到日本,跟安倍晉三談貿易協定。當地時間7月17日,歐盟和日本簽署了一項內容廣泛的自由貿易協定,承諾取消99%的關稅。這一次日本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了,建立一個覆蓋6億人口經貿區。

特朗普看了上面這張照片,心裡狠的牙癢癢。

容克17日在東京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天歐盟與日本簽署經濟夥伴協議,這是世界貿易的一個轉折點。” 圖斯克指出,日本與歐盟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並相信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安倍發言時指出,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增加的背景下,日本與歐盟將成為自由貿易的旗手。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原本美國和歐盟怒懟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來回憶一下容克和特朗普在會談之前的表態:

上圖為美國優先、不要擋特朗普的道

美國6月1日起向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鋼鋁產品加徵高關稅,同時正在考慮向這三方的汽車及其零配件加徵關稅。

容克表示:美方若執意出臺汽車稅,歐盟已在考慮反制清單,其中將考慮對美產煤炭、藥品和化學產品等徵收報復性關稅。

為了牽制美國,給美國上眼藥。在容克去美國之前,先和日本把自由貿易協定談下來,形成了6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這個美國施加了很大的壓力,這也是為什麼榮克和特朗普用三個小時,就把貿易協定談成了。日本的"功勞功不可沒"啊!這次日本和歐盟的統一戰線,不得不讓美國重視起來了。到底是應該繼續堅持政策呢還是聽從歐盟的,兩者都是一條不通的路。日本是美國的盟友,這個時候美國就要重視起歐盟和日本的的自由貿易協定了。

形成今天這樣一個局面的世界,是特朗普一手製造出來的,撕毀貿易規則的是特朗普,重新制定“美國優先”的貿易規則,又在特朗普手裡制定出來了。難道就是所謂的不破不立嗎?

其他國家就應該效仿歐盟和日本的這種做法,跟美國沒有什麼好扯淡的。談的攏就談的,談不攏的話,就找其他國家,擴大貿易的對象。把本國市場里美國的份額給其他國家,另外要加大科技投入,美國為什麼這麼牛,不就是科技實力和軍事實力 是老大嗎?


阿拉丁的神燈123


北京時間7月2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共同會見記者時宣佈,美國和歐盟就緩和當前緊張的貿易關係達成共識。雙方表示,將致力於消除關稅和貿易壁壘,避免當前一觸即發的貿易戰。

這的確是讓人有些意外的。畢竟過去兩個月裡,美歐圍繞關稅和貿易可謂劍拔弩張,大有大打出手之勢,可沒想到,這麼快二者居然就握手言和。

當然,妥協也不是沒有跡象可循。7月17日,拖延日久的《日歐自由貿易協定》達成,歐洲獲得了應對美國的籌碼。再加上此次容克訪美前,默克爾也已經放出了軟話,表示現在願意與美國合作——這意味著歐洲也給美國留了臺階。由此可見,歐盟有意願跟美國媾和的。而反觀特朗普,雖然他之前對歐洲氣勢洶洶,但一則歐美畢竟是傳統鐵桿盟友,美國國內與歐開戰的阻力一直十分強大;其次,中美貿易戰已經爆發,美國再要跟歐洲開戰,本來也比較勉強。這種情況下,不管其表面如何,但就其國情而言,實際上也有與歐媾和的意思。既然如此,雙方在劍拔弩張之後,再各讓一步,這實際上是最好的選擇。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所謂的各讓一步,究竟是否公平?或者說,美歐的這次和解,究竟是誰佔到了便宜?

很多人評論說,歐洲是這次和解的大贏家——畢竟從戰術邏輯上看,是歐洲之前的強硬立場和精心準備(與日簽訂自貿協議),才讓特朗普改變了態度。而此次媾和後,歐洲順利的禍水東引——讓美國的目標集中對準中國,自己成功逃過一劫。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在雲石君看來,答案正好相反——雖然為了這次媾和,歐洲可謂用心良苦,也做了精心謀劃,但從結果來看,美國才是真正的大贏家,歐洲在“術”這個層面的上躥下跳,並不能改變大勢層面被美國壓制的總體格局。說直白點,歐洲確實不折不扣的輸了。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這次的美歐媾和,嚴格來說並不是達成終戰協議,而僅僅只是個臨時性的休兵而已。最終美歐能不能達成協議,還得根據後續談判的結果而定——換句話說,歐盟只是暫時性的警報解除。

可為了這個暫時性的警報解除,歐盟又付出了什麼代價呢?

我們簡單列表下雙方談判各自所獲得的“好處”:

歐盟方面,它承諾將進口美國更多的大豆;同意進口更多的美國液化天然氣,雙方將強化戰略能源合作;歐盟同意醫療產品將遵守監管標準;同意降低工業關稅。

而美國方面,特朗普答應接下來的具體談判期間,不會對汽車及零部件提升關稅,並重新評估鋼鋁關稅。

這麼一列,其實細心點的童鞋就會發現門道:歐洲對美國做出的承諾,都是實實在在的割肉;而美國,僅僅只是答應不對歐洲進行懲罰而已——最關鍵的是,這個不懲罰的讓步,還僅限於談判期間,這也就是說,如果談判結果不合美國的心意,或者說談崩了,那美國照罰不誤!

歐盟主動向美國餵了這麼一大塊肉,才僅僅換來個美國同意與它談判的資格而已,光從這性價比,就足以可見歐盟在這一輪博弈中的窩囊!

而接下來的談判中,歐盟要想讓美國罷手,還必須支付更慘重的代價——在會談結束後的媒體見面會上,特朗普稱,雙方同意致力於零關稅,消除貿易壁壘並停止對非汽車類產品的補貼措施。

特朗普此言,實際上是給接下來談判的結果做了個預先設定——歐盟必須跟美國實現零關稅——至少是接近零關稅!

這對歐盟來說可以說是非常恐怖的。關稅到底是個什麼玩意?表面上這僅僅只是一種稅收,但實質上,它是弱勢經濟體的一種保護。防止自家弱勢經濟體系被外部強勢工業體質優價廉的商品給沖垮。

歐盟雖然也是世界一流經濟體,工業門類齊全,檔次也不低,但比起美國,依然還是有所不足——不僅科技含量相對較低,創新力不足,而且由於歐盟體制問題,其產業格局相對分散,整合程度不如美國;同時,歐盟由於大多采取高福利高稅收制度,工人懶得要死,福利卻好的要命,所以其生產成本也高於美國。至於農業方面,歐洲的集中程度也相對較低,不能跟美國那種大型機械化農場相比。所以,一旦美歐零關稅實施,歐洲經濟將不可避免的遭受重創!

而損失這麼多,歐盟能從美國那裡得到什麼——了主要的東西就一個,保證自己的對美汽車出口不遭受限制。

犧牲這麼多產業,僅僅換來一個汽車出口的保障。這實在是有些不划算。雖然汽車出口的確是歐洲的出口大項,美國又是歐洲最大的汽車出口市場,但為了這麼一個品類,這麼一個市場,讓自己的經濟蒙受如此巨大的損失這波操作不管怎麼看都極不值當。

不值,還要答應美國條件,同意致力於零關稅,消除貿易壁壘並停止對非汽車類產品的補貼措施(這番表述意味著,歐盟大致上會答應條件,只是在細節層面會給自己多爭取些保留利益),歐盟這麼做,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歐盟之所以會這麼慫,根子還在於其先天的結構性缺陷。

眾所周知,歐盟不是一個主權國家,而僅僅是一個主權國家的聯合組織而已。而且這個組織相對鬆散,歐盟中樞對各國並不具備絕對的控制力和約束力。歐盟能夠維持下去,一是靠合作共贏的理念和邏輯,以及德法二元軸心,尤其是德國的帶動引領,才能將大家整合在一起。

只不過,德國是個弱勢領袖,政治和軍事上更是個不折不扣的侏儒,它能夠主導歐盟,主要還是憑著其經濟優勢。

而在德國經濟中,汽車行業佔據著核心地位,是德國經濟的命門所繫。同時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汽車出口是維護德國經濟的關鍵(德系車佔據全球汽車出口市場的20%),美國又是德國汽車的最大市場。這就決定了,如果美國對德系車下死手,德國經濟就會遭受重創。

這下德國就受不了了。何況美國還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加碼,將制裁範圍擴大到西門子等其他德國製造,那德國真有可能被玩殘廢——換句話說,美歐真打貿易戰的話,美國雖然不能直接打死歐盟,但完全有能力精準的打殘德國。

這下德國就必須權衡了。德國本身是個工業國,其工業水平世界一流——雖然因國家體量限制,所以門類不可能太齊全,但幾項優勢工業還是很有競爭力的。所以歐盟跟美國零關稅,對德國本身來說並沒有太多影響——它的核心產業,美國製造是拼不過的;真正受影響的,不過是法國這種半吊子貨,以及東歐、南歐的那些歐豬國家乃至農業大國。

美國拿汽車說事,擺明了是要以德國為突破口。如果歐盟向美國認慫,那麼自己依然可以保全,最後倒黴的是別國;但如果德國選擇死扛,那等於是以一己之軀,為其他歐盟國家挨槍——這等於是自己把自己當成了棒槌!

這樣一算,德國率領歐盟對抗美國的決心就大為削弱。

當然,德國要認慫也是有很大副作用的。畢竟德國是歐盟領袖,如果它死道友不死貧道,其在歐盟的領袖地位將大大衰落——甚至歐盟因此分崩離析也不無可能。

對這樣的後果,德國當然也心知肚明。但問題是,它如果死頂,不僅依然沒用,反而下場更慘!

因為歐盟本身只是一個國際組織,德國能當上領袖,全靠經濟實力。現在跟美國去死扛,後果必然是自己經濟大衰。沒了經濟實力,德國也就hold不住這幫小弟了。到時候依舊擺脫不了歐盟解散、或者德國被攆下臺的慘淡結局。

認慫,死道友不死貧道;死頂,不僅貧道依然要死,至於那些道友,照樣也是樹倒猢猻散的結局。兩害相權取其輕,德國只能先顧自己——至於道友,先把這關應付過去,再想辦法挽回吧!

這就有了容克訪美前夕,默克爾那句“我們現在依然需要和美國合作”的話。雖然法國等兄弟國對此堅決反對,但在美國的強大壓力面前,德國基於自己國家利益,別無選擇!

德國不僅是歐盟領袖,還是歐洲經濟核心,它既然決定向美國認慫,歐盟其他國家就算想死頂都不行,歐盟也就只好整體妥協了。

這就是歐盟的悲劇。如果歐盟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德國僅僅是歐盟的一個省的話,那特朗普的計策根本不可能成功——就算德國工業再重要,中樞也不會為單單一個省的利益而犧牲大局,中樞更不會允許一個省為了保全自身,而將其他省拋棄!

但歐盟只是一個國際組織,德國又只是個靠經濟維持老大地位的領袖——而且這個領袖的地位還相對弱勢,對其他兄弟國家並不具備絕對的控制力。這種格局下,特朗普拿德國經濟做威脅,就打中了歐盟的七寸。在特朗普的精準打擊下,歐盟這個看上去不遜於美國的龐然大物,最終就因內部的各懷鬼胎,而不得不繳械投降。

當然,德國雖然向美國投降,但並不代表它願意接受失敗的結局,它更不願意歐盟就此分崩離析。儘管這次的投降,會讓歐洲夥伴遭受巨大損失,進而大大降低德國的威望,但德國畢竟經濟底子還在——這就決定了它還有號令三軍的籌碼。

當然,光有籌碼是沒用的。死道友不死貧道這種事,肯定會讓各國大失所望,德國也不可能自家籌碼全分出去,彌補各國因對美投降而蒙受的損失。所以德國要想重振威望,凝聚歐盟的人心,那就必須堤內損失堤外補,從外面撈回足夠的好處。只有補償了歐盟各國,德國才有臉面繼續當這個歐盟老大,各國也才有信心和動力,繼續把歐盟這個體系給維持下去。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堤內損失堤外補?答案不言而喻——放眼全球,除了美國,還能有足夠的肉來彌補歐盟的,就只剩東方大國一家了。所以,與美國一起,加入對東方大國制裁,很有可能成為美歐正式協議達成後,歐盟的下一階段戰略選擇。

不可諱言,未來的東方大國,將會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那麼,對美歐(未來還會包括日本,甚至加拿大、澳大利亞甚至韓國、臺灣)的貿易大戰,東方大國該如何應對?它究竟有沒有勝算?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風雲系列1861節——貿易戰之第五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君原創文章。


雲石君


美國和歐盟現在是“基本上”達成零關稅協議,從協議來看,歐盟增加對美國大豆等農產品以及天然氣的採購,換取美國取消工業產品的關稅壁壘。

由於歐盟和美國之間的貿易差額不是很大,大概每年1000億美元左右,歐盟只有增加對美國農業產品和天然氣的採購很容易,把順差抹平。

但是在舊的國際貿易統計方式,是不包含服務業業在內的,如果包含服務業在內,歐盟和美國之間根本不存在順差,反而是貿易逆差。舊的國際貿易統計的都是以實物商品為主,但像現在的信息軟件服務類並不計算在內。如果計算在內,美國和歐洲在雙邊貿易中一直都佔便宜,所以特朗普在打貿易戰的時候,歐盟抓住美國谷歌等信息軟件企業來罰款,真的抓到了美國的痛腳。

如果把服務業算進去,美國和歐盟在雙邊貿易中並不吃虧,以每年實物產品貿易有逆差為藉口,和歐盟打貿易戰。歐盟不但對美國商品進行關稅報復,還對美國的軟件信息服務企業進行懲罰,貿易戰打下去,吃虧的是美國。

這麼歐盟答應增加進口美國的農業產品以及天然氣是給特朗普臺階下,因為貿易戰已經損害到了美國的利益,美國內部反對特朗普濫用關稅權力的呼聲高漲,並且限制特朗普在這方面的權力,特朗普也玩不下去,和歐盟恢復正常貿易是必然的。

不過由於特朗普和全球進行貿易戰,對美國的農業產品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讓歐洲出手幫他一把。

對歐洲特朗普可以取消關稅,恢復正常的自由貿易,但是對世界上別的國家就不會,特朗普代表的是美國製造業資本家的利益,他必須要為這個團體服務,平衡美國和世界製造業商品進口貿易這塊是不會放手的,他放棄了歐洲的份額,等於把歐洲的份額分攤給其他國家。像墨西哥、加拿大、日本、以及其他的工業產品出口大國都是美國重點打擊的對象。

接下來大家如何面對美國在工業製品方面的貿易打壓是個嚴重的問題,弄不好損失會很大。原來大家都抓住美國的農業產品往死裡揍,但現在美國的農業產品有歐洲給他托盤,特朗普可以放開手腳來幹。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拖住美國,想辦法擺脫美國在信息軟件服務業對世界的控制,然後抓住美國的這些科技公司往死裡罰款,對美國的科技金融業進行報復性打擊。

只不過,首先要找這些信息軟件的代替品才行,如果找不到,只能等著被美國宰,除此之外還真的沒有什麼辦法對抗美國的關稅大棒。


一號風手


這個所謂協議雖然簽署了,但是離最終執行還有很遠的距離,到了最後歐盟怎麼“買單”的問題尤為突出!


首先,目前美國急切出口的大宗商品天然氣和大豆會怎樣進入歐洲(不是歐盟,歐盟代替不了歐洲)?目前,俄羅斯的天然氣佔到了歐洲進口的40%,特別是東歐國家對於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極大!雖然俄羅斯也漲價,但只是5,6個歐元€,而美國的則是7歐元€起價!並且將來對美國天然氣形成依賴之後……美國人黑著呢!一漲再漲的價格歐洲怎麼能承受的起?

去年“東部強國”購買了美國3000萬噸大豆,這個龐大的數量根本不是歐洲能消化的了的!到時候會像“難民配額”那樣強制性配額消化嗎?大豆的問題讓歐洲頭疼,還有肉類呢?據稱美國目前肉類及肉類製品由於“東部”不買了,已經到了“氾濫”的地步!而歐洲的肉類生產大國德法丹麥西班牙……則認為這是歐洲肉類進入“東部”的好時機……現在倒好,美國的肉類怎麼消化?

目前歐洲與美國的產業高度重合!前面說的大豆、肉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核心的“鋼鋁”、汽車、飛機……按照工業產能和人均工資、購地價格、稅收……來看,美國當然有優勢!如果“零關稅”歐洲這些產業將嚴重的受到美國貨的衝擊!如果歐洲生產商不想被擠垮只能去美國建廠,這樣一來又嚴重的衝擊了歐洲的就業形式。


歐洲–美國都想著大量出口而非大量進口,他們之間簽署協議只是“乙方”(賣方)自嗨!他們並非真心實意的願意“互利互惠”!在國際市場都視對方為“眼中釘”,假如有機會都想著打垮對方(波音vs空客就是這樣)所以,就算簽訂的什麼協議也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效果,最多就是面子上好看罷了?至於其他國家觀望就好!差不多70年前被全面封鎖又能怎麼樣?現在國力極大的增強,還是技術輸出國、資本輸出國當然就更沒啥可怕的了!自己穩住陣腳就行,至於什麼“聯歐抗美”、“聯俄抗美”都不可靠,歷史已經證明要想出人頭地只能靠自己!


皇家橡樹1972


美國和歐盟,達成了貿易戰爭的協議。充分這說明了美國面對著一個加強版的歐盟,不得不掛起了白旗;也在告訴我們,美國是一個欺軟怕硬的國家,如果說各個國家聯合起來,美國也將無能為力。

面對美國和歐盟達成的貿易協議,世界各個國家更應當成立其自己的國際經濟聯盟,以共同抵制於美國發動的貿易戰爭,讓美國的貿易戰爭無處遁身。

美國發動的貿易戰,認識一個極不合理的和天怒地怨的戰爭,而這樣的戰爭直到目前為止仍然還在進行。歐盟和日本之所以簽訂協議,就是希望能夠抱團取暖,共同來抵禦美國發動的貿易戰爭。

美國在看見了日本和歐盟達成了,免關稅的貿易協定之後,心裡非常的恐慌。所以他們也迅速的加入到這個貿易免關稅的貿易協定之中,其目的也是希望,不要惹怒這樣一個新的經濟組織,以防範自己的陷入到不利局面。同時也在告訴大家,如果有一個強大的力量,美國同樣會是有所畏懼的。

世界其他各個國家的經濟體,要對付美國的貿易政策,最好的方法就是,成立和聯合新的一個經濟體來共同抗拒美國,讓美國的貿易戰爭無懼,無處立足,最終會讓自己犯下應有的罪行,和讓自己種下的苦果,讓自己來吃掉。





幸福地帶2


如果以為西方發達國家只是“退出”WTO這個群,自己再拉一個“自由公平貿易群”這麼簡單,那就錯了。美國和歐盟、日本如果只是組成世界最大的“零關稅貿易群”並不可怕,怕只怕美國的用心不僅僅是“美國優先”,而且要“美國霸權優先”,藉此機會拉幫結派全力打壓亞洲崛起的大國,以排除其全球霸主地位的任何可能威脅,那就非常危險了。

如果只是一個簡單的“自由公平貿易群”,那麼亞洲大國也可以自己拉群;歐盟需要美國的市場,可以按照美國的規則和美國建群;歐盟也不會捨得扔掉亞洲大國的市場,也可能和亞洲大國談判,按照雙方能夠接受的條件一起另外建群。但是如果西方國家的“自由公平貿易群”是帶著政治目的,有意要打壓一些國家,以捨棄這些國家的市場為代價,達到永久性壓制新興崛起國家,從而保證自己在地球上的最“先進性”,那就非常可怕了。

更有甚之,如果西方國家以這個“自由公平貿易群”為基礎,有條件地接受一些“二等群成員”,拉攏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完全擠壓政治對手國家的生存空間,那麼,亞洲大國面臨的形勢就會非常困難。

特朗普的這盤棋下得很大,很兇,很惡。


七號臺


歐盟接連宣佈兩個消息,說明歐洲已經“屈服”。其實在前兩天德國總理就是放出“和解”信息,“歐洲決定配合美國,但未來歐洲要尋求獨立”。後半句可以忽略。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球發動的“貿易戰”,看似是無差別攻擊,其實都是量身定做。有人說歐盟和日本簽署的貿易協定逼迫美國在歐洲讓步。真的是這樣嗎?

歐洲和日本同屬一個階層的工業發展類型,產業結構類似度很高。互籤貿易協定無法做出量來,因此象徵性意義更大。有對美國示威的意圖在內,但對美國來說,都是幾乎沒什麼威脅。

對於美國來說,日本只是次等主要市場。真正戰場在歐洲。大家看下統計每年超過5000億美元的相互貿易市場只有中美,中歐和歐美三方市場。

歐洲此時讓步有很大嫌疑背後“捅刀子”的意味。貿易戰一旦開打主戰場必然是這三大貿易市場。歐洲此時“拉稀”即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原因有兩點,特朗普最早提出歐美零關稅壁壘。被歐盟拒絕,歐洲雖然相對產業鏈完整。但規模風散,成本過高。在大產業方面,美國有很大優勢。成本不對等,優勢自然在美國一方。

從歐盟宣佈的只能看到結果,就近作出何種讓步。現在還不好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歐盟準備“捅別國刀子。”一為取悅美國,形成集合聯盟;二為轉移美國“攻擊”焦點,有可能成為美國“幫兇”,一起對付別國。

最近美國一系列動作都說明,發動貿易戰是有差別攻擊。雖然對主要經濟體都實施攻擊,但差別很大。尤其對歐盟設置的門檻,雖然難,但相對容易談妥和接受。因此美國發動的貿易戰有更深層次的謀劃,值得警惕。


核子獵潛艇


美國和歐盟就貿易戰達成協議,給其他和美國打貿易戰的國家壓力不小。

怎麼辦?對美貿易順差國家的做法很簡單,購買美國產品,縮小貿易順差。沒什麼了不起的,美國是舉起關稅大棒,沒有逼迫割地賠款。

吃不了大虧。也就是多買美國產品而已。

通過這次貿易戰各國應該吸取教訓。特朗普開始用關稅減少進口,回擊的最好辦法是增加美國進口。用以牙還牙的辦法呢,兩敗俱傷,把利益讓給了漁翁。巴西就趁火打劫,提高大豆價格。貿易量的減少是拱手讓給別人好處。

其他國家的另一個教訓是幻想對美同仇敵愾。這是極其錯誤思維。對美貿易的得利者各種心思,嘴上喊的和心裡想的不一樣。而且多數是美國的盟國,步調如何一致。

再就是美國是金融霸主,美國的貿易戰有殺手鐧,可以說不會輸掉,開始之初就註定會贏。

還有太看重美國的不同聲音。其他國家認為特郎普會惹怒國會和企業。特郎普是維護美國利益。反對僅是多種聲音的民主。離彈劾差之甚遠。

美歐可以和解,其他國家也可和解。


老兵軍事觀察



別慌!別慌!別慌!美國與歐盟達成貿易協議,還有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呢!現在僅僅是以談判來解決貿易爭端達成了共識,以及在非汽車工業品等領域達成了減少關稅壁壘的意向而已,歐盟的朝野大多不看好歐盟與美國的會晤成果。

7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華盛頓舉行了三個小時的會晤,在非汽車汽配工業品等領域減少壁壘,取消關稅方面,達成了合作的意向,為此發佈了聯合聲明。

然而,特朗普與容克的聯合聲明雖然很美,但細節卻很模糊,離達成協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博弈等著雙方,充滿著很大的不確定。英國《衛報》對特朗普與容克的會晤持唱衰態度,稱歐盟和美國僅僅是恢復了一些基本對話,試圖避免災難發生的會談並不成功。

這是為什麼?首先,美國並沒有取消已經對歐盟開徵的鋼鐵與鋁的關稅,這讓歐盟非常失望。同時,美國向歐盟要求的“零關稅”也沒有實現。

其次,本次會晤,雙方並沒有觸及歐盟最在意、最擔憂的汽車及汽配關稅,如果美歐無法解決爭端,特朗普極有可能對來自歐盟的進口汽車及零配件加徵關稅,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商的歐盟不得不被迫應戰,實施反制。

歐盟駐美國大使戴維·奧沙利文上週發出警告:汽車關稅可能導致其他經濟體對美國約2940億美元出口商品採取報復性措施。如果歐盟敢於就此報復美國,那之前的談判與協議將有可能毀於一旦,美歐的貿易大戰幾乎無法阻止。因此,容克訪問華盛頓,與特朗普的會晤成果,僅僅是暫時阻止美歐貿易戰陷入不可救藥的境地,並沒有完全消除潛在的風險。

為此,德國《今日新聞》大聲疾呼“歐洲人不應該抱有太大希望,協議的實質談判階段尚未開始,這注定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想在特朗普身上佔點便宜,門都沒有,我們德國、歐盟要耐心,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