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开始写作吧,连续写10年

如果一本书同时具备:有趣、有用、能产生共鸣,那它就是我眼中的好书。

《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就是这样一本难得的好书。

作者和菜头,生于1975年,是互联网最早期的一批用户,微博名人、知名网络写手、微信公众号“槽边往事”的作者,得到APP的专栏作家。因其犀利的写作风格和个性鲜明的喜好,被读者称为网络慈父。本书是由和菜头精选得到APP开设的个人专栏和微信公众号中的80篇集结成册。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就像人生的三个阶段。

上篇:借双眼睛看世界。讲职场、学习提升,给你一些指导,无论是职场新兵蛋子还是久战沙场的老兵,都能从中学到一些生存之道。

关于学习

和菜头说:成年人的学习应该以结果为导向,不能再拿青少年求学时期的学习方法。当一个人是孩子的时候,有整块的时间专心学习一本教材,努力做练习题,然后目的是通过考试,但成年人的学习则不同,应该奔着解决实际问题去的。

比如有个中年朋友突然决定学编程,拿着教材一点点的去学习,学了一段时间发现仍编不出有用的程序。但如果他有个具体的编程目标,然后再对照书上、网上的操作去一点点修改,也许很快就进步了。

如何有效且正确地学习,和菜头也为我们分享了几点建议:

1. 目标

如果你没有具体目标的事情,那样的学习就不是学习,而是消遣。

2. 积累

在每天纷至沓来的事情中,蕴藏了无数可以学习的碎片。你要想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需要学习一点点东西。所有这些一点点积累起来,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形成一个大型拼图,那就是你的所得,谁也抢不走。

3. 出发点

出发点的细微差异,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造成极大的不同。

4. 坚持

凡是需要坚持去做的事情,最后多半坚持不下去。坚持下去是人生的偶尔,坚持不下去才是人生的常态。而且,成败的关键并不在于坚持,而在于勤奋。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坚持,你能坚持一两件事就足够了。

5.空杯心态

不要迷恋自己的经验,永远空着手继续跑步前进,才有可能创新;

6.审美

捍卫你的审美,坚定你的喜欢,当然前提是能够有所判断,而判断来自你的见识,所以这件事只能靠自己,有空的话多去看看前人的作品。

关于公司

很多毕业生开始找工作都会首选大公司,这没问题,但是大公司也并非万全之策,作者也跟我们分享关于公司的看法。

1.大公司

选择大公司其实就是选择平台,但平台有时候会让人盲目自信,误以为那都是自己的能力。你要时刻审视自己,如果没有这个平台,你还具备哪些能力?

2.心态

如果你以打工者身份看大公司,看到的都是压力和麻烦,而以老板心态看大公司,看到的都是学习机会。

3.办公室政治

办公室政治无法避免,仅仅做个好人是不够的。公司不是讲道德的地方,仅仅满足于自己做个好人是不够的,努力为了升职加薪争斗资源而彼此斗争,这才是一家正常公司里的正常图景。

4.转职

在转职期间,人会陷入一段黑暗期。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公司,这段时间可能在3-6个月。原因是从一个熟悉的环境,猛然切换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极少数人会欢欣鼓舞,绝大多数人会因此而感觉不适应,甚至是恐慌。

但请相信,一切都会过去。

中篇:何以遣有涯之生。关于写作,关于生活。

作者和菜头除了上述的身份,还是著名美食家。一个写写作的美食家,写出来的美食文章,简直让人垂涎欲滴。他不仅写如何做菜,写云南当地的美食,还写自己在北京各处发现的饭馆。这部分内容是吃货的福利。

除此,他在中篇还写了关于写作,观点如下:

1. 人人都应该写作。通过写一篇文章,可以建立起对完成一件事情、创造一个事物的真实体验。

2. 写下来的文章要发表出去,可以是自己的公众号、朋友圈、各种自媒体,要让别人看到,这样才有压力,才会写的更好。

3. 写作有三种结局:一:一段时间就放弃了,大多数人都如此,不必对此感到抱歉;二:写了一段时间渐入佳境,发现了自己在写作上的才华;三:写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变化,但自己已经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

对于后两种人,都会受到来自写作的最大祝福,在写作中完成理清思路的过程。

4. 写作最初是为了自己,然后才是技巧,最后才是入神。

5. 连续写上10年,你会有收获的。

6. 怎样开始写作?不要理会任何技巧规则,先随手写一篇自己必然看不上的文章。确定为谁而写之后,只是个正确的想法,未必有与之匹配的手艺。所以,要学着习惯失败的感觉。第一篇文章一定是失败的,但是每个人拿起笔和治的时候,魔法时刻降临。不假思索写出来的东西,是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文字类型。

7. 除非是天才,否则创作必须从模仿开始。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家,模仿自己喜欢的文学类型,必要的时候直接抄原文。

8. 阅读网络小说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办法。

9.忘掉文笔这回事。

下篇:砒霜鸡汤两相宜。通过人生选择、判断和中年人的睿智来探讨心智成长。

关于选择

任何人生的现状都是一系列个人选择的结果。

工作几年后,和同学朋友之间的差距越加明显,有的人买房开车,有的人负债累累,但不要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努力和聪明,也不要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家庭和童年。

相比父辈,我们其实还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哪怕是在平常的工作里,我们也可以选择尽力而非原地等待,哪怕是在日常的生活里,我们也可以选择推门而入,尝试许多新鲜事物。

选择在大城市生活,不用背负太过沉重的关系,找到下一个十年类似互联网这样的浪潮,在尚未涌起时占据靠近潮头的位置,我们还有如果。

关于判断

步入中年后,我们有可能陷入僵化的思维,如同父母相信养生保健品广告一样,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判断,而判断是需要进行锻炼的,作者在书中也分享几种方法。

1.升级你的操作系统,学习应该成为你的终身习惯,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不要偷懒

2.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小心翼翼地和万兽群奔保持距离,当理性失效的时候,进行自我修复和治疗

3. 参与新鲜的事物,对生活保持热情

4.好好看护自己,能戒烟就戒烟吧,不要迷恋财务自由的神话

5.不要热衷于表态和站队,躲在政治正确后面,站在道德高地上,你想要的美好,背后有你想象不到的粗胚方式在支持。

6.自我反思,尊重你自己的欲望,因为别人也帮不了你

我们在一生中会读很多书,而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刚好遇到一本能指导我们前行的书,是一种幸运。

很庆幸在这个年纪读到和菜头这本《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它就像一位长辈的谆谆教诲,真诚而不讲令人反感的大道理。

最后,引用文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我们身处在疾驰的时代列车上,我和所有人一样处在相同的时代里,面临相似的问题。所不同的是,我每次都试图在车窗外飞快掠过的风景里,找出一个可以和所有人分享的瞬间,然后大家可以长叹一声:啊!你也经过了那里。

看这本书的我,就在这本书的风景中选取了这些让我感触很深的片段写成这篇文章,希望也能引起读我这篇文章的你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