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李卫吗?他真是一个“小混混”吗?雍正为何如此器重他

李卫,在很多电视剧里都有这个人物,像《雍正王朝》、《宫锁珠帘》、《食为奴》以及《李卫当官(第一部)》、《李卫当官(第二部)》,还有《李卫辞官》等。

尤其是《李卫当官》系列,很精彩,徐峥老师演得真是挺好,个人很喜欢看。以至于,提起来李卫这俩字,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徐峥老师的形象。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李卫这个人呢?

有!

和电视里演得一样吗?

肯定不完全一样,不然那就是纪录片而不是电视剧了。影视作品,肯定要进行艺术加工,使其更精彩、更有趣、更富有艺术性。

实际上,我想说,李卫大人这一生不进行艺术加工就已经很精彩、很有“艺术性”了。

【李卫其人】

李大人,名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今江苏丰县大沙河镇李寨)。

徐峥 饰 李卫

电视里的李卫,往往被朔造成一个“小混混”,生活贫困,以乞讨要饭为生,吃了上顿没下顿。事实上,李大人家境是比较富裕的,估计李大人的父亲李老爷子在李寨村那也是个地主。

说李大人是乞丐,是假的,但说他大字不识几个,这倒是真的。估计李地主把精力都用在打理土地上了,疏忽了对他这个儿子的教育。当然了,这事也不能全怪李地主,李大人本人可能也不爱学习。

不爱学习,不代表不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李大人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却十分尊重文化,重视教育。

雍正朝,浙江因为查嗣庭(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生的先祖查昇的堂兄)、汪景祺文字狱,被雍正取消了参加乡会试的资格。时值李大人在浙任督抚,对此事非常重视,为了能尽快让浙江学子恢复考试资格,李大人在此事上花了很大精力。第二年,朝廷派来的观风整俗使王国栋,发现两浙士子“感恩悔过,士风丕变”。李卫与王国栋一同上疏,把两浙士林的变化奏报雍正,奏请恢复浙江士子考试资格。经二人争取,于是,“命照旧乡会试”。

江浙地区自古文人荟萃、人杰地灵,要说这真不是吹的。在第二年的科举考试中,两浙学子包揽了状元、榜眼、探花。

在保定直隶总督署的斜对过,有个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就是李大人在担任直隶总督期间创办的(雍正十一年)。

李大人三十岁才开始做官(康熙五十六年),初任官职为兵部员外郎,从五品。但是,李大人到三十八岁的时候(雍正三年),就已经是浙江巡抚了。短短的八年时间,李大人从一个从五品的小官做到了封疆大吏。那么,李大人为什么升官如此之快呢?

因为皇上十分欣赏李大人(清史稿:卫、文镜受上眷最厚)。大家可以看看雍正即位后李大人的简历:

雍正元年,授直隶驿传道,还未赴任,改云南盐驿道。

雍正二年,升任云南布政使,命仍管盐务。

雍正三年,升任浙江巡抚。

雍正四年,命兼理两浙盐政。

雍正五年,升任浙江总督,仍兼管巡抚事。

李大人简直就是坐上直升飞机了。

那么,雍正为什么这么喜欢李卫呢?

清史稿是这么记载的:“世宗在藩邸,知卫才,眷遇至厚”。因为雍正认为这小子有才。那么,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李大人有什么才华呢?

徐峥 饰 李卫

【戢盗之才】

李大人的第一个特长就是:长于治盗。

李大人所辖的地方,有这么几条奇葩规定:不驱逐娼妓,不禁止樗蒲(一种棋类游戏),不扰茶楼酒馆。

为什么这么规定呢?

一般人看来这些都应该属于治安管理的重点领域。但是李大人不是一般人。

二般的李大人是这么说的:“这是捕盗的线索,如果都断了,就难觅盗贼的踪迹了。”(清人陈康祺记载:李敏达卫长于治盗,所辖地方,不逐娼妓,不禁樗蒲,不扰茶坊酒肆,曰:“此盗线也,绝之,则盗难踪迹矣。”)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先生的《江湖三女侠》。书中“江南八侠”里,有个叫甘凤池的,是吕四娘的师兄。事实上,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个人,并且还就是个武林高手。

甘凤池,清代著名武术家,江湖人称“江南大侠”。武术发烧友曾给清代的武林高手搞过排名,甘大侠名列榜首,被认为是清代武林第一高手。

李大人发现江宁府有个叫张云如的,“以符咒惑众谋不轨”。这类案子,李大人当然是高度重视。于是展开了侦察,发现甘凤池与张云如是同伙,他们与陆同庵、蔡思济、范龙友等人,“私相煽诱”,“以符咒惑民”。

像甘凤池这种武林高手,李大人都能侦破,看来李大人擅捕盗的名声真不是吹的。

讲到这里,大家有何发现没有?

大家注意,张云如是江宁人。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但是李大人此时的职务是浙江总督,南京是人家两江总督的地盘。如此看来,李大人有点像某超级大国了,喜欢“长臂管辖”。

事实上,并非如此。江宁的确不是李大人的辖区,但江宁府的捕盗工作也的确归李大人管。

这是咋回事?

此时的两江总督是范时绎,准确的说是代理两江总督(署总督)。但是雍正认为范总督和陈巡抚(陈时夏,时署江苏巡抚)不是捕盗的材料,且“苏、松诸处多盗”,因而将江苏七府五州的盗案交浙江总督李卫兼领。(清史稿李卫传:上以江南多盗,时绎及巡抚陈时夏非戢盗之才,命苏、松等七府五州盗案,令卫兼领,将吏听节制。)

李大人在侦破张云如一案时,有意外发现。李大人发现范总督经常和张云如来往,并有包庇之嫌。因此,李卫上疏弹劾范时绎。

于是,雍正派遣尚书李永升会同审问,发现情况属实。范总督被罢官夺职。但是,皇上也没让范大人闲着,给他安排了一份新工作,去河北易县给雍正修陵寝了(命董理太平峪吉地)。

徐峥 饰 李卫

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位范总督。

范总督不仅自己官高位显,其他四个兄弟范时崇、范时捷、范时绶、范时纪也都是朝廷大员,不是官至尚书,就是侍郎,要不就是提督、都统。看来范家是个官宦世家。

范家的确不简单,很不简单。范家五兄弟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范文程。

范文程是何许人也?范文程之于大清,就如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他是大清开国元勋,屡献奇谋,助多尔衮计取中原;大清入关定鼎,他又忙于建章立制,大清开国时的规章制度大多出自范大人之手。他为大清王朝的创建,立下了不朽之功。康熙帝有言曰:“文程之策,可抵百万雄兵!”他是清初一代重臣,被视为清初文臣之首(清史稿:文程定大计,左台赞襄,佐命勋最高)。

当然,也有人认为范文程、洪承畴等人“以汉人投效,行节有亏”,这里暂不讨论。

范家远不止如此,因为范家的先祖更厉害。范文程是北宋一代明臣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范时绎为范仲淹第十九世孙。

即便范总督祖功昭彰、家族显赫,但是李大人不怕,该弹劾就弹劾。

这就是李大人的第二个特点:不畏权贵。

【不畏权贵】

范时绎虽说厉害,但不过是勋臣之后。李大人不仅敢弹劾勋臣后裔,就是当朝权贵,他也不怕。

雍正十年,李卫署刑部尚书,授直隶总督。

雍正十一年,李大人上疏弹劾步军统领鄂尔奇坏法营私、紊制扰民。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

鄂提督有个哥哥,叫鄂尔泰。此人,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和张廷玉齐名,雍、乾两朝的重臣,此时为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办理军机事务,位列首辅。

弹劾结果是:没弹动。因为鄂中堂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毕竟鄂中堂不辞劳苦、不惧生死,各处平叛,战功赫赫(上以鄂尔奇为鄂尔泰弟,曲宥之)。

但是,雍正皇上对李大人这种不畏权贵的精神,还是提出了高度表扬的(奖卫,命议叙)。

徐峥 饰 李卫

李大人不仅敢弹劾同僚,皇亲国戚也照样不怕。

乾隆元年,李卫大人兼管直隶总河。

乾隆二年,李卫“疏发诚亲王府护卫库克与安州民争淤池,赴州嘱讬。”乾隆令依律治库克罪,并“嘉卫执法秉公,赐四团龙补服。”

此外,大家是否发现李大人一辈子和“盐”特别有缘,长期负责管理或兼理盐政(可以看看前面所列李大人的简历)。

电视剧《李卫当官》里,也描述了李大人和“盐”的缘分。李大人不仅打入了盐帮内部,还被盐帮老帮主看重,收为弟子,并且还想让李大人当下一任盐帮帮主。李大人不仅被老帮主看上了,还被帮主的闺女给看上了,引得一段争风吃醋的故事。

史实肯定不是这样,但是李大人治理盐政,打击盐枭,也是颇有作为。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

但是李大人就没有一点缺点吗?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就像电视剧里演得,李大人是颇有点“混混”习气的。雍正皇帝对此也是非常清楚的,因此没少批评了李卫(清史稿:察卫尚气,屡教诫之)。

这里讲一个小故事。

李卫在任直隶总督期间,有人向雍正打小报告,说李卫“任性使气,动辄肆詈”。雍正教育李卫:“如果你连此等小节都不能操持,谈何进德修业?你要时常反省,努力提高涵养。”(从他们之间的对话也可以看出,雍正和李卫之间的君臣关系确实不一般。)

李卫 像

这就是李卫,一个不拘小节、任性使气的人,一个不畏权贵、忠心侍主的人,一个善于捕盗、机智干练的人,一个读书不多但崇文重教的人。

清史稿:卫以敏集事。

李卫谥号“敏达”。

敏,聪敏、机敏。“敏”字之于李卫,至为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