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育下你我的青春,血淋淋的成大成人,其实青春并不美好

今天小八给大家安利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

导演曹保平说:

“没人注意到我们在什么时候忽然就长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发生了,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是很残酷的,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

它就是——

《狗13》

影片豆瓣评分高达8.4分

它讲述了一个女孩从童年到成年的残酷变化过程所发生的事。

故事的主角是李玩,离异家庭,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缺少与父母的亲密,古怪而沉默,爷爷奶奶坐在桌上吃饭,她在沙发上看电视。

这时她发现了箱子里的一只小可卡,第一反应,是露出了开心的微笑。

而听到是爸爸派人送来的之后,立即表示自己不喜欢狗。在小狗的纠缠下,她接受了小狗。给狗取名,爱因斯坦从此 狗与她的命运连在了一起。13岁的年龄,爱因斯坦成了李玩伙伴,心灵的慰藉,一个陪伴。

第一只爱因斯坦出现后,给李玩带来了快乐,有了青春的活力;而它的走失,则让她体会到了家人对她的冷漠,就像一般人对待狗一样,觉得可爱就摸一摸,喂两口饭,打心里觉得自己是爱狗的,把自己感动得要。

如果对他们呲牙,他们就会对你肆意打骂,觉得狗不过是只畜生,为此,李玩挨了打,受了骂,被爸爸掐着脖向爷爷奶奶道歉。

而李玩所做的,最多也只是不以假脸的笑皮去面对家人而已;而父亲的道歉,请求原谅的方式,只是说打在你身疼在我心,体谅体谅爸爸的繁忙和心痛,于是父女和好,相安太平。

与其说父女和好,更像是李玩的妥协与屈服。

后妈带来了另一只狗,骗她是爱因斯坦。她看这小狗,慢慢接受了。

当继母的孩子出现在爷爷家时,第二只爱因斯坦与弟弟爆发了矛盾,处在劣势方的爱因斯坦理所当然的承担了所有责任。

继母撒泼非得让父亲把狗狗送到狗肉店去。李玩哭着求父亲不要送到狗肉店,父亲没有理她,径自开车走了。后来她知道父亲把狗送到流浪中心,而狗狗绝食而死。

李玩再一次接受了现实

后来在她考上高中的庆功宴上,叔叔端上一盘狗肉全家人,都在注意她的反应,而当她大嚼现实时,全家都松了口气,好像每个人心里都想着——这孩子懂事了

而最后,她还是遇见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和她,都没有向对方扑去,她庆幸爱因斯坦没有向她扑来,为什么?

是不爱了?不要了?爱因斯坦活的很幸福,她不想把残忍痛苦带给它。

李玩长大了,她学会了妥协,向着虚伪的成人世界投降。我们能够清晰地看见李玩是如何被塑造成大人们心中的样子。而其实每一个大人,又何尝不是被整个社会塑造成别人心中的样子。

我们就像李玩,从小孩成长为大人,变得圆滑,开始避免自己与众不同,避免自己成为“异类”。

我们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失去了个性,扔掉了脾气,忘记了本心,还美其名曰“这就是成长”。

这个世界,我们要么妥协,要么死亡。为了生存,我们选择了妥协、迁就、退让、虚伪。

我们真正的长成了“一个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