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34个自然保护地成功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其中,咱阿坝州就有……

7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45周年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成立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办。会上获悉,在前不久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第30届国际协调理事会上,中国黄山被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我国第34个、安徽省首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至此,我国已有34个自然保护地成功申报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位居世界第四!那么咱们阿坝州又有哪些世界生物圈保护呢?快跟着小编一起 get 一下吧~

卧龙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1979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所处区域: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

地理坐标:北纬30°45′— 31°25′,东经102°52′— 103°25′,中心点位于北纬30°51′,东经102°53′。

海拔:山脉高度1150—6250米。

主要保护对象:大熊猫、绿尾虹雉等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

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常绿林,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物种记录:植物约4000种,兽类约96种,鸟类约300种,昆虫约1700种

特殊标识:全球最大的大熊猫饲养、繁殖和育幼基地。

图|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官网

介绍

卧龙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广谱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等享誉中外。保护区成功创建了全球最大的大熊猫饲养、繁殖和育幼基地,并率先开展了大熊猫野外放归工作。保护区内的“五一棚”,是世界著名的野外大熊猫观察基地。卧龙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我国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至少有野生大熊猫143只,占我国现存野生大熊猫资源近10%;有圈养大熊猫165只,约占世界圈养大熊猫种群总数的60%,是世界上人工繁殖大熊猫数量最多、种群数量最大的大熊猫科研、繁殖、饲养基地。

图|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官网

卧龙属于青藏高原气候区的范围,气候凉爽,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气温年差小。保护区所在地——耿达乡由于其夏季凉爽干燥的气候条件,吸引了大量老年游客前来长期疗养。作为大熊猫的栖息地,卧龙原生态的自然优势极为突出:深邃的峡谷、立体交错的原始森林、辽阔壮观的高山草甸、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层次丰富,类型多样。

图|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官网

九寨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1997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所处区域: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

地理坐标:北纬32°54′—33°19′,东经103°46′—104°04′。

海拔:1998—4764米。

主要保护对象:红豆杉、独叶草等植物和大熊猫、金丝猴、绿尾虹雉等野生动物。

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温带阔叶林和林地,山地及丘陵混合生态系统。

物种记录:鸟类至少140种。

特殊标识:高山喀斯特湖泊群和瀑布群。

图|九寨沟 官网

介绍

九寨沟以高山喀斯特湖泊群和瀑布群为主要特色,集湖、瀑、滩、流、雪峰、森林及藏族人文风情为一体。因其独有的原始自然美,变幻无穷的四季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人间仙境”。

图|九寨沟 官网

九寨沟在“Y”字型结构的河谷地带,有大小湖泊114个、瀑布群17个、钙华滩流5处、泉水47眼、湍流11段;海拔高度从1996升至4764米,在12座雪峰之间穿林跨谷。湖泊宝石般镶嵌在山谷之间,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倒映湖中,美丽如画。保护区四季景色迥异,呈现不同色彩和风韵:春明媚、夏灿烂、秋绚丽、冬圣洁。翠海、叠瀑、雪峰、彩林、藏情、蓝冰被誉为“九寨六绝”。

图|九寨沟 官网

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岷山山脉,历经多少个世纪的冷暖变迁和陆地抬升。由于最终因秦岭遏制了西北高压寒流的侵袭,岷山山脉成了许多动植物的“避难所”,九寨沟也因此成了一座聚集多种生物资源的宝库,它为不同类型的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同时,保存了不少地球上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物种。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以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斑羚、岩羊、绿尾虹雉、雉鹑、藏雪鸡、血雉等为特色,以红豆杉、独叶草、兰花、领春木及以花楸和槭树等组成原生态的植物群落。

图|九寨沟 官网

九寨沟景区目前暂停接待游客,重新开放讯息另行通知哦!

黄龙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200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所处区域: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

地理坐标:北纬32°30′—32°54′,东经103°26′—104°08′。

海拔:1700—5588米。

主要保护对象: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野生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山地及丘陵混合生态系统。

特殊标识:世界自然遗产地,约3400个钙华水塘构成的系统(相互之间以钙华浅滩、急流和瀑布相连)。

介绍

黄龙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以雪山、彩池、峡谷、森林等著称的风景名胜区,其自然景观构成“奇、险、雄、峻、幽、野”的特色。这里的“钙华”地貌举世罕见。从海拔3578米直下2200米的一条长7.5公里的古冰川“U”形坳谷中,布满了由乳黄、褐黄色碳酸钙质淀积而成的钙华体,犹如一条黄色巨龙从雪山上腾飞而下。

摄影|姜跃斌

这条“黄龙”的头、腰和尾部各建有三座寺庙,统称黄龙寺。保护区内独特而又众多的钙华彩池、钙华滩流、钙华边石坝、钙华瀑布、钙华溶洞等第四纪冰川遗迹在国内外都属罕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此外,保护区里还有世界第一大叠钙华瀑布和露天喀斯特地貌。雪宝鼎海拔为5588米,是保护区内最高处,终年白雪皑皑。

牟尼沟

黄龙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49种(野生植物14种、大型真菌2种、野生动物3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大熊猫、川金丝猴、牛羚、豹、云豹、林麝等。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珙桐、独叶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四川红杉、连香树、红花绿绒蒿等10种。

摄影|姜跃斌

文字来源: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官方网站

阿坝旅游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