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T3航站楼、苹果总部由他们设计!如今,这家建筑事务所的野心是月球和火星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现场照片,摄影:肖非

近日,诺曼·福斯特及合伙人带着事务所50年来的作品来到了北京。相较之前上海的展览,Foster+Partners展示了更多的项目,而其贯彻的可持续设计方法,更是本次展览的重点。事务所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都设立了分部,展览很值得一看。

50年来最完整作品展

展览地点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而自它于2016年9月1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以来,就成为中国高校博物馆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其建筑由瑞士著名设计师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设计,并开设了有关设计师的建筑作品展。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第一期馆刊封面

这次有关福斯特及合伙人(Foster+Partners)建筑事务所的展览,是Foster+Partners成立50年来最大规模的展览,为观展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事务所工作方式的机会。

Foster+Partners工作室

展览呈现了工作室的设计与施工图纸、作品模型、电影以及若干个案例研究,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事务所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探索。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现场照片,摄影:肖非

那么,Foster+Partners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呢?它是由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勋爵创立于1967年,整合了建筑技术与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城市设计、室内和工业设计、建模以及电影制作、航空科学等众多专业为一身的事务所。

Foster+Partners《大英博物馆大中庭》

多年来,事务所累计完成了大量复杂的国际项目,如:香港国际机场、柏林德国国会大厦、大英博物馆大中庭、汇丰银行香港,以及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中心等。

Foster+Partners《德国国会大厦》,柏林,德国,1992-1999年

伦敦的Crossrail Place、波尔多玛歌酒庄等项目也是其近期作品,它们都为Foster+Partners赢得了极佳的国际声誉。如今,事务所的合伙人已经达到140人,并分成多个工作室由高级合伙人负责日常管理。

Foster+Partners《彭博新总部大楼》外立面

Foster+Partners在建筑设计领域是“高技派”的代表,其一直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来体现时代特征,用最合适的方法产生最大的效果。很多人对其产生印象是因为著名的美国苹果总部项目。

Foster+Partners《美国苹果总部》

以前他们迈出欧洲的第一步是香港汇丰银行项目,而现在,他们的建筑项目遍布整个中国。上海外滩金融中心、武汉解放公园总体规划项目、上海世博会阿联酋馆、杭州Apple Store......

Foster+Partners《上海外滩金融中心》

在中国,该事务所最为著名的项目应该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它是基础设施方面的重大投资,并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其空气动力屋顶在展示事务所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呼应了龙的具象造型。

Foster+Partners《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可持续人居,共享未来

Foster+Partners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的主旋律一直是“可持续发展”。事务所通过一系列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提出对能源、水、垃圾和运输等问题的一体式解决方案。

Foster+Partners《米约高架桥》,法国,1993-2004年

展览首先着眼于“以人为本”在建筑环境中的重要性,更多的是分享事务所对建筑、城市规划以及设计的多专业整合的综合式设计手法的经验。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现场照片,摄影:肖非

其进行的“阿布扎比的马斯达尔可持续性总体规划”,推出的全球首创的生态办公建筑——位于法兰克福的“德国商业银行大楼”和位于伦敦的“瑞士再保险公司总部大楼”都体现了这一理念。

Foster+Partners《马斯达尔开发项目》,阿布扎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2007年

该设计手法,针对场地、周边环境、使用者及当地文化,量身打造了独一无二的设计解决方案。其通过大量作品展示,

对在未来如何营造环境进行探讨,并邀请观众思考未来50年后生活环境的变化。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现场照片,摄影:肖非

第二,展览内容根据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要素进行划分,形成一个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主题。各个设计项目在取得三者之间平衡的同时,各自的实施手法又因气候、地理位置、地形、建筑类型和周边环境的变化而各有不同。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现场照片,摄影:肖非

福斯特强调到可持续设计不仅仅是针对单体建筑,而是应该被应用在所有尺度上并遵循“少即是多”的逻辑,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污染。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现场照片,摄影:肖非

第三,在Foster+Partners的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追求质量的过程中,考虑了各个建筑项目的全球影响和自身特性。

Foster+Partners《瑞士再保险塔》,圣玛丽斧街30号,伦敦,英国,1997-2004年

在技术手段之外,各跨专业设计团队之间的配合,和对于各种生态问题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全球性挑战迎难而上的决心是相当值得肯定的。

筑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如何成为经典?这都是该事务所考虑到的问题。

Foster+Partners《千禧桥》,伦敦,英国,1996-2000年

同时,基于十个可持续相关主题(安居、社区影响、能源和碳排放、机动性和连接性、资源、水、土地和生态、社会公平、未来规划和意见反馈),事务所构建了一套独特的框架体系。

Foster+Partners《彭博社欧洲总部》,伦敦,英国,2010-2017年

该框架突破了LEED、BREEAM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环境关注的局限性,还加入了社会公正和公平方面的考量。它将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视为整体,共同进行分析。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现场照片,摄影:肖非

另外,这次Foster+Partners还展示了公司与欧洲航空局合作的带有预言性的项目。自2015年开始,其就已经开展了火星人类居所项目。

Foster+Partners《火星人类居所》

更进一步的探索是月球居所项目,他们考虑了包括“建筑材料如何运输的问题”在内的诸多问题。

最后福斯特才选择利用3D打印技术,以月球本身的土壤作为材料,在月球上来建造、打印这种建筑体。

Foster+Partners&ESA《月球3D打印房屋》

事务所会在项目与项目之间做平衡,一方面利用本地传统做法,等效地、被动地降低建筑能耗和长期成本;一方面在项目中不断对新能源进行探索,并从最新的技术中汲取灵感。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现场照片,摄影:肖非

福斯特还提到,建筑对于Foster+Partners来说是一种社会性艺术,是一种必需品而非奢侈品。人是环境创造的核心,好的设计在于提升建筑和公共空间的使用者的生活质量。

Foster+Partners&Nigel Young《Vieux Port》

事务所始终致力于鼓励和促进建筑空间内部的社会交往与互动。对于如今设计行业薪资平均水平远不及房地产行业的情况下,

其愿意营造一个理性消费的空间、平衡自然和文化环境、以经济为手段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得不说,此次展览对于有建筑相关专业背景的观众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Foster+Partners《横贯铁路车站》,金丝雀码头,英国,2008-2015年

正在展出

展览:“可持续人居,共享的未来

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精彩回顾: